• 28阅读
  • 0回复

“我”和“我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0
第7版()
专栏:

“我”和“我们”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工人 邴弟元
“我们”二字的涵义,大家都懂,它是两个以至无数个“单我”的总和。它所显示的威力,就大的范围来讲,可以移山倒海,征服宇宙;就小的范围来讲,一个“单我”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就能完成。
“我”和“我们”所显示的威力和作用是这样的不同,因而正确地处理“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厂特殊刃具车间,在高精度的螺丝磨床上创造单机自动化成功的事实,就是“我们”大显神通的一例。
螺丝磨小组,在没搞单机自动化之前,工人高万昌同志,在小组技术研究会上,提出了向单机自动化进军的方案。接着杨达儒、于长有两同志挺身而出,全力支援。这就由“单我”变成了“我们”。在实际行动中,“我们”的方案充实了“单我”的方案,提出了很多更好的方法。最后在众志合一、集思广益的情况下,终于突破了自动压刀、自动退刀、自动反复吃刀、自动分盘的四大难关,使全部方案得到落实。
新的方案确定后,螺丝磨组几个人还是无法完成各部件的任务。这时,“我们”的意义越发显得重要,党支部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各小组抽调来了大批能工巧匠,并实行了全面大协作。仅用短短的三昼夜的辛苦劳动,就把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精密不可“化”的螺丝磨床,全部改变成自动化。
高精度的螺丝磨床实现了自动化这一事实,虽然只是党所领导的伟大技术革命运动洪流里的一滴水珠,但它却突出地表明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可是,在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向机械化自动化进军的浪潮里,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搞某项技术革新时,总喜欢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愿意同大家合作。这样,不但把众人合作很快就可以完成的革新项目拖延很久,而且常常出现“徒劳无功”和少、慢、差、费的后果,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看待这个问题,也同看待其他问题一样,用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他们常常把个人与集体截然分开。因此,眼界常常只局限在个人所发出的微光微热上,而看不到集体力量所产生的熊熊大火。这样的人,最容易拘泥在个人狭小的天地里,孤高自赏,不能前进。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彻底地把它清除掉。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要集体,而完全不估计个人在集体中的积极作用呢?不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来就认为,集体是无数个人汇总起来的组合体。这正如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很多个部件组成的一样,只有每个部件都发挥作用,这部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同样的,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努力,才能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单我”只有在集体的行列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协作就是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