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改变穷困落后的山区面貌 望谟成为黔南自治州的红旗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2
第7版()
专栏:

改变穷困落后的山区面貌
望谟成为黔南自治州的红旗县
本报讯 望谟县各族人民,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埋头苦干,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就改变了穷困落后的山区面貌,成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红旗县。
望谟县位于贵州高原南部边境,是一个布依族人民聚居的山区。解放前,大部分农业生产地区使用木犁木耙,有的还是刀耕火种,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也很落后;解放后,这里各个方面虽然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过去基础太差,到1957年止,仍未改变落后面貌。
1958年初,望谟县的各族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奋苦干,决心赶先进,争上游。各级干部上山下乡,和各族人民一道,同甘共苦,70%的干部带着锄头、镰刀等工具,下到生产队安家落户。这一年,全县四百多个生产队中,每个队都有一个干部长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干部们深入到基层后,和社员们一起,因地制宜地制订了改造山区发展生产的长远规划,并计划在1958年春耕前,兴修灌溉五万亩农田的水利工程。各族人民迅速投入兴修水利运动,掀起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兴修水利高潮。到5月初,全县就完成了能灌溉十万亩农田的小型水利工程,比原计划超出一倍。插秧开始,一部分社员不习惯,不愿意推行合理密植的经验。干部就带头栽合理密植秧,并把技术一一教给社员。社员们说:“干部这样关心生产,我们还能落后吗?”于是,合理密植经验很快就在全县推广起来。
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各人民公社利用山区有利条件,大搞多种经营。望谟地处亚热带,适合种植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他们就从外地引进甘蔗良种,把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半。大搞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结果,各族人民的收入年年上升。1957年,全县每户平均收入为二百九十八元,1958年便上升到三百四十多元,到1959年时又增加到五百元左右。
由于各级干部长期和各族人民一起埋头苦干,望谟县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全县粮食年年增产,做到自给有余。在工业生产方面,现已办起农具、机械、化肥等工厂一百七十多个,年产值已达到一千一百万元以上。文教卫生等工作,也得到空前发展。从1958年以来,连年荣获自治州农业、工业、财贸和卫生等方面的红旗。  (贺永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