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深耕对小麦增产作用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4
第3版()
专栏:种麦能手谈经验

深耕对小麦增产作用大 中共坡胡公社委员会副书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马同义
去年我们河南长葛县坡胡公社的小麦在播种前普遍实行了深耕,收到了显著增产的效果。我种的八亩小麦试验田,深耕一尺二寸,结合施底肥和浇塌地水,采取良种、密植等各项技术措施,获得了亩产八百二十三斤的高额丰产。
深耕的作用很大,它能疏松土壤,减轻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孔隙,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也就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我们测定的结果是:浅耕六寸的土壤容重每毫升为一点四三一克,总孔隙率为45.1%,最大持水量为28.6%;深耕一尺的土壤容重为一点二九八克,总孔隙率为50%,最大持水量为32.8%;深耕一尺五寸的土壤容重为一点二七八克,总孔隙率为49.8%,最大持水量为33.1%。
深耕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生长很有利。
深耕调节了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状况,有益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能使土壤中的迟效性的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并能调节土壤的温度。据测定,冬季深耕一尺的地温比浅耕六寸的地温提高摄氏二度左右;初夏(5月初)深耕一尺的地温比浅耕六寸的地温下降摄氏六度。地温的变幅缩小,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深耕疏松了土壤,加速了土壤熟化,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和含水量,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很有利。根系发育越好,越能给植株输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深耕的深度,应根据作物根系密集的部位的深度来决定。小麦根系的分布,多集中在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以上的土层中。因此,深耕一尺到一尺五寸增产效果显著。深耕的年限,根据我们的试验:1957年深翻的土地亩产小麦五百五十六斤,1958年亩产小麦五百八十六斤,1959年亩产小麦五百九十五斤。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深耕第二年增产幅度较大,第三年仍然增产,但增产幅度已不大了。我们认为四年两头深耕比较适宜。
深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前犁后套;一是二犁、一?、一串。这两种方法深耕的深度都可以达到八寸至一尺二寸。前一种方法,简单易行,群众习惯;后一种方法耕的深,质量高,可以大量施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深耕,都要注意保持土层不乱。如果打乱土壤层次,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深耕必须结合增施底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深耕还要结合浇塌地水,使虚土塌实,防止土壤空隙过大,造成断墒,影响作物生长。塌实的土壤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使土壤和肥料更好地溶合,增加土壤养分。另外,深耕还必须和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等各种增产措施密切配合,才能使小麦高产更高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