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大建肥库肥塘肥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4
第3版()
专栏:

大建肥库肥塘肥池
江苏南通专区各县人民公社,在田头大搞水肥库、草泥塘、大粪池,就地采集杂草、水草和使用农作物秸秆等沤制肥料,为麦子、油菜、蚕豆等秋播作物准备底肥。现在,全专区已建立水肥库和草泥塘一百四十六万多个(平均每六亩田一个),田头大粪池十四万六千多个。许多库、塘、池里已经积满了肥料。
南通专区由于套种、间种、复种的作物比较多,每到收种季节,农活特别繁忙。例如秋收秋种期间,大批的粮食、棉花和特种经济作物要收上场,几百万亩套种的晚秋作物又要加紧田间管理,而麦子、油菜、蚕豆等越冬作物又要适时的抢种下去,因此常感劳动力不足,历年来有大批肥料无力运送下田,一部分秋播作物只好白田下种。今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全区各级党组织都根据地委指示,具体研究本地的条件,贯彻运距短、积肥多、花劳动力少、又不占或少占土地面积的原则,在田头进行肥料基本建设,为秋播作物提早准备底肥。在沿海启东、海门、南通、如东等县的产棉区,小沟小河密布田间,水里水草又特别多,积肥的条件很好,加上农作物的副产品和各种杂草,可以大量积优质水肥。在这些地方就利用原有的小沟小河,中段打坝筑水肥库,经常捞水草、铲杂草,放在肥库里沤制水肥,供当前秋熟作物追肥用,到秋种的时候,就把肥库里的肥料取上来作为基肥,肥效更高。在海安里下河、南通石港、如东汤元等主要水稻地区,即在田头挖塘,利用水草、杂草、肥泥沤制草塘泥,作为秋种的基肥。在如皋、如东、海安的沙质杂粮地区,水、草都比较少,这些地区即建筑田头粪池,把人畜粪及早运到粪池。这样施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去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