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为了日日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4
第4版()
专栏:辽宁通讯

为了日日红 本报记者 白林材
鞍钢东鞍山铁矿凿岩班陈凤章小组的工人们,胜利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把工具整整齐齐地放起来,欢欢乐乐地下山了。组长陈凤章一路上边走边想:明天这一仗该怎么打?
明天,是矿石大爆破的日子。过去,每逢这种日子,为了避炮,凿岩机的风管、电线等露天设备都要拆掉,加上放炮后的清理工作,就得停止凿岩三个小时。这样一来,一班八小时,就只剩下五小时的凿岩时间。在讨论今年后四个月的增产节约计划的时候,工人们曾经发出誓言:要扭转大爆破那一天完不成日计划的老常规,一定让全组来个日日红。制定增产节约计划以来,陈凤章小组天天完成计划。明天恰是立誓以来的第一个爆破日,怎样打响这第一炮,实现日日红呢?夜晚,陈凤章躺在炕上还翻来复去地琢磨。
他暗自盘算:爆破影响生产三小时,用五小时完成八小时工作量,平均每小时要干……。困难是有的,但是我们工人提的计划是铁定的,说到哪儿就要办到哪儿!后来,他终于想出了门道,心里像是搬掉一块石头,翻了个身,就香甜地入睡了。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陈凤章就赶到了掌子面。一看,咦!李天元、王庆生、崔周来也早赶到了。原来他们三个和陈凤章有着同样的心事。一组四个人便凑在一起开了个“诸葛亮会”,把这一天的作战步骤安排得妥妥当当。他们决定先在爆破前打个突击战。
平日在竞赛中是对手又是帮手的青年工人崔周来、王庆生,在这场突击战中展开了对手赛。王庆生决心战胜困难,超过本领比他强的崔周来。他用力顶住七十多斤重的凿岩机,快速向矿石里钻进,仅用往常三分之一的时间就穿好了第一个眼,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飞速地钻下去。在另一个凿岩洞里,崔周来猛干了一阵之后,认为一定把王庆生拉在后面了。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跑到这边一看,王庆生已经比他多穿了一个眼。他转身就往回跑,投入了更紧张的战斗。
“呜——”一声汽笛响,矿山的四周摇起了小白旗,催促着人们离开爆破危险区域,向避炮棚跑去。沸腾的矿山立刻安静起来。放炮的时刻就要到了。
陈凤章领着组员在避炮棚里,利用避炮的时间,开了个临时生产战地会。他们决定在爆破之后,乘推土机、电铲为凿岩清理矿渣的机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让下一步打个更漂亮的仗。
一会儿,响起了急促的汽笛声,随之红旗一摆,只听“轰——轰——轰”的连声巨响,一团团黄色的浓烟挟着矿石腾空而起。
崔周来第一个推开避炮棚的门向掌子面跑去,紧接着陈凤章、李天元、王庆生也追了上去。人们安风管,接电线,铺小轨道……爆破后的战斗准备工作在各个凿岩点紧张地进行着。为了把钎杆准备得更充足些,李天元和王庆生绕了半个山,一口气跑到班里去取钎杆。磨钎工张风德拿出一批钎杆以后,唯恐钎头不足,又赶忙打开钎头箱子,挑呀,选呀,找出了十几个最好的钎头。为了把钎头磨得更尖,他又连忙带上防尘面具,开动起砂轮,以三十秒钟磨一个的速度,把一个个钎头又重新磨了一遍,然后才满意地递给李天元,并且鼓励说:“今天的计划能不能完成,就看你们的了!”
李天元、王庆生拿着钎头,扛着钎杆来到三十米高的陡坡前停住了。从这里爬上去,还是绕到北山去走梯阶呢?这个高坡大约有七十度的坡度,扛着六十多斤重的钎杆往上爬,是相当吃力的。然而爬坡上去,能比绕道节省五、六分钟。“爬,五分钟也不能让!”李天元、王庆生向上看了两眼,就毅然决然地沿陡坡爬了上去。
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激烈展开了。进尺越来越深,矿石也越来越硬。穿一个眼需要二十分钟,穿六个眼才能放一遍小炮。陈凤章琢磨:这样干下去,今天的计划就不一定能完成。能不能“巧”干一下?
想起“巧”字,前些日子曾经想过的一个办法,又在他脑子里翻腾起来:如果把炮眼的位置排列的更合理一些,让火药发挥更大的威力,一次少穿一个眼,不就可以缩短二十分钟吗?他放下凿岩机,重新调整了每个炮眼的位置……结果比往常提前二十分钟放响了第一遍小炮,经过仔细检查,爆破深度和规格,都同过去一样。
陈凤章放完炮,就跑去找李天元、王庆生、崔周来,介绍他方才试验成功的经验。这个办法很快在几个凿岩洞同时推广开来,凿岩的进度大大加快。
赢得时间就是胜利。这天,陈凤章小组到底用五小时完成了八小时的工作量。下班时一计算全组的日进尺,竟达到四米,比计划还超过零点四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