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抓住政治思想工作 推动经济工作报刊文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4
第7版()
专栏:

抓住政治思想工作 推动经济工作报刊文摘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
生产和建设工作,是要人去做的,是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做,还是干劲不足、少慢差费地做,这里面就有不同的精神状态存在。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又总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怎样去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又有着不同的态度:有先进,也有落后;有革新,也有保守;有积极,也有消极。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对困难所采取的态度,对于生产的发展不能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抓生产必须从思想入手。而生产和建设工作是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是具体的,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具体的,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是经济工作赖以开展的先导,要想做好思想工作,离开了经济工作本身存在的状况,就找不到产生思想问题的客观依据,就不能以思想的跃进紧紧促进生产建设工作的跃进,所以说,抓思想又要从生产出发。
所谓抓生产从思想入手,就是说,当我们去完成一项新的生产任务的时候,不仅要分析生产中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各种具体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要着重分析广大群众对待这个任务的认识和对困难的态度,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哪些认识则是不正确的;哪些看法和做法是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哪些则是不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这样,才有可能去启发和组织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去自觉地完成这一任务,奔向新的目标。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中看到思想问题,用政治工作去统率经济工作,自始至终掌握总路线这面红旗去做好一切工作。如果不是从分析群众思想入手,只是一般地阐明完成这一任务的意义,自上而下地作动员、发指示,而不是自下而上地对具体思想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这样先进思想不会被发现,思想障碍不能迅速扫除,群众的思想觉悟也就不会提高。如果只抓生产不抓思想,满脑子里只有原料材料,设备数字和指标,以为这些才是物质力量,而看不到人是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有高度觉悟的广大群众,才是最重要的物质力量,那么,他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不利的各种物质条件。
上钢三厂二转炉车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车间的一号化铁炉过去是:硫高、熔化率低、炉龄短,平均每小时只出十吨左右的铁水,人们称它为“老爷炉”。可是,现在已做到硫低、熔化率高、炉龄长,平均每小时可以熔化铁水十八点五吨,平均去硫率达到65%,炉龄也达到二百六十炉,远远超过其他大型化铁炉,成为上海市夺钢大战中的一个标兵,人们称它为“红旗炉”。为什么“老爷炉”会变为“红旗炉”呢?设备条件变了吗?没有。人员增加了吗?也没有。但是人们的思想状况确实改变了。由于在过去,领导上只抓生产,不抓思想,工人看到“老爷炉”只有四只小鼓风机,风管还漏风,信心不足,领导也只是忙于抓生产指标,不去切切实实地了解生产关键是什么和解决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而产量一直跃不上去。当党总支书记赤脚下田,到一号炉亲自种“试验田”,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在急风暴雨中和工人一起推车运料,在炉边高热时和工人一起操作,改变过去班前班后领导布置任务,班后群众检查的方法,而采取遇事同群众商量,让群众自己议论,总结经验,交流技术,互相帮助,工人对炉长的评价是:从“管”到“帮”,从“看”到“干”,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说:“我们能把老黄牛变千里马”,“不怕炉子‘老爷’,只要我们思想不‘老爷’”,十八个人一条心,终于推广先进操作方法,攻破技术关键。人的思想面貌改变了,生产面貌也就跟着改变了。
所谓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就是说,要从生产中善于发现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认识问题,又通过思想问题的解决,去有力地推动生产。生产实践是群众广阔的活动场所,离开了群众的生产实践,离开了生产现场,就不可能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思想问题。而且生产是不断发展的,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是不断出现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离开生产实际,就摸不到群众的思想脉搏。因此,我们加强思想工作,坚持政治挂帅,就是要把帅旗插到每个车间、每个小组,以至每个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去做思想工作。仍以一号化铁炉为例,过去这座炉常常发生“三光”现象,就是前炉放光,后炉化光,转炉倒光,不仅直接影响了化铁炉的产量,而且也造成班与班间生产脱节。原因在哪里?经过党支部的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在于干部与群众中有各顾各的本位主义思想,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上也不合理。那时全炉十八个人,分属三个班来管理,彼此不通气,炉长也只管前炉,管不了后炉。党支部一方面揭露本位主义在生产上造成的后果,教育群众认识相互协作的重要,同时实行了“一个班包开一只炉”的办法,把管理权限下放给炉长,于是就出现了十八个人一条心,前炉后炉一条心,你追我赶,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局面。过去风管漏风很厉害,长期不能解决,群众发动起来后,便主动查漏风,堵漏风,使吹入化铁炉的风量增加了50%,炉子寿命延长了一倍,熔化率提高了30%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从生产出发,就是要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是离开生产实际抽象地抓思想,也不是就事论事地去解决问题,而是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到思想认识上来解决,在群众认识一致,出于自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积极性,去克服跃进中的障碍。
(摘自上海《解放》1960年第十七期闻永文) 把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到第一线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越来越细的经济工作,要求有越做越细的政治思想工作做保证;没有深入细致、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工作,经济工作就没有灵魂,就没有根基,越做越细也就不大可能。这个道理我们工矿企业的领导干部是完全懂得的。但是,对于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懂得是一回事,实际做又是一回事。这倒并不是说他们不愿这样去做,不想这样去做,而是有点“不得其门而入”。入这个门难不难呢?不难。只要深入下去,到第一线去,同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问题就比较好办。在这里,深是前提。深了,才能细,反过来,细又要求再深;只有深了,细了,政治思想工作才能做得生动活泼。人们常说:要做好思想工作,必先了解群众的思想活动。如果不深入下去,不同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的思想活动不深知深解,政治思想工作就失去了切实具体的对象,或者成了空洞的东西,那怎么可能做好呢?
还有,政治思想工作必须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孤立地去做。如果政治思想工作脱离开经济工作,不和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相结合,那么,所谓政治思想工作,就是空的了;反过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如果不谈思想,没有政治思想工作做保证,所谓具体问题也就很难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事情往往是这样:具体问题中有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中又有具体问题。打个比方,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差不多每个企业都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但是,有些先进经验却没有推广开,或者推广得很慢。如果追问原因,不外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问题,即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有斗争,或者说,先进思想还没有彻底战胜保守思想。一是实际问题,即推广中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弄清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并且把它们同时解决。只有如此,事情才能好办、办好。西山矿务局如下这个事例,很有说服力:官地矿因为运输线路维护得不好,车辆落道事故较多,影响到原煤产量的提高。为什么运输线路维护得不好呢?原因是线路维护工人不安心工作。这当然是思想问题。但是,也有具体问题:线路维修没有制度,没有技术标准。从这个事实中看,主要是线路维护工人有思想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落道事故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当然,制度问题也必须同时解决。因为只有把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问题才能算彻底解决。事实也正是这样,当官地矿领导干部帮助维修工人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之后,这里的日运煤能力即由两千吨左右,提高到三千吨以上,而这个线路维修小组,也一跃而成为全矿的先进小组了。可见,解决具体问题,必须从加强政治工作,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而解决思想问题,又必须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那种把政治思想工作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分割开来的做法,应该防止和反对。
(摘自9月3日《山西日报》社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