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切就向它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4
第8版()
专栏:

“一切就向它要!” 张天林
在报上又看到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部队生产运动题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真是感到无限亲切。
还是在1944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在太行区的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批学生转移到了延安。延安,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多好的地方啊!这儿是革命圣地,这儿有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儿一定不缺吃,不缺穿,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好地方。我们初看到延安宝塔的时候,大家高兴得蹦了起来。当时我们都很年轻,满以为到了延安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徐向前同志来给我们做了个动员报告。他讲的话不长,可真治好了我们的幻想病。徐向前同志讲话的大意是:
你们想来延安好好学习吗?这太好了!你们听说边区的生活是丰衣足食吗?完全对。但是有一条:一切得自己动手。现在不是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镢头吗?好吧,一切就向它要!它可以供给你们一切。
这下我们有不少同志楞住了。原来我们光片面地知道边区是“丰衣足食”,但却忘了最根本的一条,要“自己动手”。我们绝大部分同志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当时还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口号的深远意义,以及这个口号前后的联系性,但是我们却坚信党和毛主席的指示是正确的。第二天,就背起背包、扛起镢头向陇东合水县山区进发了。
到达了合水县的上坪川,这儿虽然人烟稀少,可真是块好地方。四周是肥沃的荒坡地,沟里有清清的泉水,有密密的森林。我们就在这块宝地上自己动手开创一个新天地。没有住,打窑洞;没有柴烧,上山扛;开荒、播种、锄草、秋收、碾米、磨面,完全自己动手;种菜、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全面发展。不到一年,冬季来临的时候,我们果真达到了丰衣足食。而这一切,也正是像徐向前同志说的:一切就向它要!——向镢头要的结果。
我们每人平均种了二十多亩地,打的粮食真是吃不完。我们的炊事班长是个老红军,很会做饭。不论做糜子干饭或糜面蒸馍馍,做的又香又甜。菜是应有尽有:山药蛋、白菜、萝卜、豆芽、豆腐、荞麦面凉粉都很丰盛。还有我们采的木耳,真是别有风味。穿的也够舒服了,“浑身上下一身毛”。毛袜、毛裤、毛衣、毛手套都有,虽然是羊毛线打的,穿起来却很舒暖。冬天,我们用自己烧的木炭烤火,而且在自己亲手盖的课室里学习了。我们学习用的板凳、桌子完全是自己做的。过年的时候,我们还自编、自唱,活跃地开展了文化娱乐活动,连拉的胡琴也是自己造的哩!这时,我们觉得好像世界上只有我们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了。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算比较懂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义。
一瞬间十多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过去的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建国十一年来,我们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那时,我们住窑洞,现在却有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我们穿的一律是土布衣服、土布鞋袜,戴的也是土布帽,现在不是普遍穿起细布衣服、洋袜子、皮鞋,戴起呢子帽了吗?但这还远远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丰衣足食。我们的国家是这样大,人口是这样多,而过去的底子又太薄了。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需要继续发扬我们革命的传家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革命的无产阶级正是依靠自己劳动的双手,向旧世界宣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