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再论树木与森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5
第8版()
专栏:

再论树木与森林 石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深入到一点去,虽然了解了情况,取得了经验,但是,把这经验当作一枝好箭,在手里搓来搓去,口称‘好箭呀!好箭呀!’就是不愿放出去,不愿在‘面’上运用和推广,那么,好经验、好办法也就只能停在‘点’上。” (载9月6日《人民日报》)
仔细想想,意犹未尽,有再说几句的必要。
好经验、好办法如果不在“面”上推广和运用,固然只能停留在“点”上,而且,这个好字,也是有限度的,还不能算是最好。为什么呢?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典型去指导一般,这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从任何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即使是典型经验也吧,其所能反映、能表达、能概括一般性(同性)的广度和深度,又总有它的局限性。“点”的经验,需要从“面”,从“面”的其他许多点上吸取经验来补充。任何先进单位总有它的缺点和不足,而任何落后单位也常常有其可取之处。从“面”上、从“面”的其他许多点上,把那些点滴的、分散的、不成系统的“可取之处”集合起来,加以整理、提高,然后又把它渗透、溶合到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中去,那么,这经验就是一块合金,就更加经得起事实的和时间的考验,这经验也才能更充实、更完善、更全面、更有普遍意义。
其实,任何较为深刻的、完善的、系统的经验总结,都不是局限于某个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中的经验(虽然它可以把某个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中的经验作为基础)。它往往是同时吸取了其他方面的经验。上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以水力运输为中心的新采煤法,导源于阜新市平安矿五坑第三采煤段,导源也仅是导源,这项新采煤法也同时包括了二坑六段的经验,以及其他坑、段的经验;丹阳县委第一书记宋亚欣从彭塘、大贡两个大队的好坏对比中,取得了合理安排劳动力的经验。这个经验也不仅是彭塘大队的,也包括了其他许多专业生产队和社办公社的。还有一点,大贡大队又从反面提供了材料,给宋书记以启发。
深入基层、深入一点,取得直接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才能更熟练地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这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究竟有限,他不能一桩桩、一件件,事事躬亲。五湖四海,万事万物,一个人所见到的要比他没有见到的少得多;一个人所亲身经历的事要比他没有经历的少得多;一个人所知道的要比他不知道的少得多。因此,不能满足于直接经验,还要用间接经验来补充。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到:“寻邬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在湖南衡山县作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在小狱吏是身临其境,直接接触过、体验过的;在毛主席是通过小狱吏间接知道的。就像伟大的毛主席,也还是要通过间接经验来弥补自己的“闻所未闻”的。
既要深入一点,亲自动手取得直接经验,也要召开会议,听汇报,看文件,看材料取得间接经验;既要亲手解剖麻雀取得直接经验,也要从别人的解剖麻雀中取得间接经验;既要“蹲点”取得直接经验,也要“转面”取得间接经验。两者不可偏废。丹阳县委书记宋亚欣不是亲手解剖了麻雀,也同时开了公社党委会、县委会吗?
事物发展又总是不平衡的。有的单位(生产队、车间、食堂等等)过去先进的,现在还是先进;有的单位过去先进,现在落后了;有的单位过去落后,现在还是落后的;有的单位过去落后,现在又赶到前面去了;有的单位虽然是先进的,但是长时期来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单位吸取了别人的先进经验,又结合着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以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孤守一点,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经验,那就会看不到整个面上的纵横交错,千变万化,那就会蔽塞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敏感何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客观事物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中得来的。孤守一点,也就是失去了可以进行比较的可能和机会。
因此,从某一“点”中取得典型经验,在“面”上推广和运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要从“面”上、从面的其他许多点上取得经验,使原有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地充实和发展。有时候,更新更美的典型经验,也许不是在原有的“基点”,而在“面”上的另一个地方冒出地平线来,我们又能及时地发现和掌握住。
人有两条腿能走,鸟有两只翅会飞。既掌握“点”,又掌握“面”;既抓住典型,又不放松一般,有了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我们就能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无往而不利。横在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梗和障碍,其奈我何?
9月11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