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论“土里土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6
第8版()
专栏:

论“土里土气” 唐小丁
解放前,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老爷们,对庄稼汉看不顺眼,说他们“土里土气”。所谓“土里土气”者,是同“洋里洋气”相对立的。“黄泥巴脚杆”怎能同官僚、地主、摩登阔少相比呢!
解放后,先前的剥削者不敢说劳动者“土里土气”了。然而,现在还有少数人受了过去剥削阶级的影响,仍有对“土里土气”的非议。办了人民公社,就有一种说法:生产发展了,家大业大,办事要“像个样子”,要“大方”一点,“不能再那么土里土气了!”
“土里土气”同“洋里洋气”,是两条路线、两种阶级作风的对立。喜欢“洋里洋气”的人,不爱惜人力、物力、财力,贪大,贪多,贪新。要盖所谓像样的招待所、俱乐部,要搞脱产或半脱产的文艺、体育团体……。“土里土气”的人却认为,应该勤俭为本,生产为本,先讲苦战,后讲享福。
四川省安岳县有个孔雀公社。名字很美,看来会归入“洋里洋气”一类。不,这个公社能够给人以高洁和醇美的印象,正是因为“土里土气”。社里沟深、坡陡、土质瘦薄。解放前,当地民谣里有句话说:“要想吃顿白米饭,除非腊月三十天”,传说孔雀山的孔雀,也不得已远飞寻食去了。解放几年来,光景一步步好了,然而离根本改变穷困面貌,仍差得远。可是公社成立后,社里吹起一小阵“不能土里土气”的歪风。公社党委看到,“土里土气”不是别的,正是勤俭节约。于是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人人都以勤俭为高尚,为光荣。干部带头勤俭,社员们说:“干部都能这样吃苦耐劳,我们还能落后么?”就这样,在孔雀公社,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大事小事都贯彻了勤俭的精神。
提倡勤俭节约,并非要人们“安贫”。古训说:“君子安贫”。这是骗人的。“君子”并不贫,不过是想叫被看作“小人”的劳动人民“安贫”而已。劳动人民如果不愿冻死饿死,是不能“安贫”的。穷人要革命,要长富心。所谓“穷人要长富心”,不是像旧社会里那样,幻想从无产者爬到有产者的地位,从劳动者爬到剥削者的地位去,而是要同心同德,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富,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财,为集体、为全民。“土里土气”么,就长了这种富心。而即便到了共产主义,我们也仍然要提倡勤俭节约,仍然要提倡不讲究“阔气”和“排场”的“土里土气”作风。
“土里土气”不像样子么?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是以我们民族我们党的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向“一穷二白”宣战,向旧世界旧制度扬威。这就是彻底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样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