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老英雄回到第一线——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韩恩回生产队当副队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7
第3版()
专栏:吉林通讯

老英雄回到第一线
——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韩恩回生产队当副队长 刘群 上前线 争丰收
韩恩所领导的吉林蛟河县幸福之路人民公社,坚决执行了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多种和高产并重的方针,今年多种了一万四千多亩作物,90%以上的土地种了玉米、水稻、大豆等高产作物。为了夺取丰收,他们组织了春耕、播种、插秧、夏锄、薅草等几次田间大会战。一切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都集中使用到了生产第一线。
如今,一人半高的玉米棵上结着一尺多长的玉米棒,二尺多高的稻禾正在吐穗扬花,成丛成簇的豆荚挂满了枝头。但是,韩恩并没有被眼前这片景象所迷惑。这个十六年来一贯坚决听党的话的老英雄,自从担任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以来,仍然用大部分时间经常深入生产队、深入田间领导生产。他常常对生产队的干部说:“粮食是一切的根子,领导生产,最要紧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多打粮食。”因此,他对生产的检查,特别认真仔细。每逢看到一块杂草较多的庄稼,不由得蹙起眉头,深深感到目前的领导方法,已不能进一步适应工作需要了。他坚决响应党的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号召,决心重回生产队去,同干部和社员们一起,踏踏实实地打好后期田间管理这一仗,争取秋季多打粮。
8月3日,韩恩回保安屯生产队当副队长的请求,被党委会批准了。
“挡头阵”“巧用兵”
十多年来,韩恩积累了一条经验:领导生产需要带头生产。他常说:当基层干部,做活要当“打头的”,“上阵要挡头阵”。这次回来,他决心坚持党的“四同”的指示。第二天就同社员们一道投入了紧张的田间劳动。社员们看到他几年来虽然在鬓角上又添了几丝白发,但精力却越来越旺盛,干劲越来越大了。
在繁忙的农事活动中,他紧紧抓住了粮食生产这个主要环节。他发现有些稻田和玉米田的草还没有除净,就同队长研究:“咱们也打它个‘歼灭战’!”于是集中了80%的男女劳动力,分成两个队突击灭草,每铲完一块地,就由党支部的代表验收一块,地不净,锄不停。
“立秋”过去好几天了,队上还有二十多亩白菜没有种上;已经种上的菜地,也急需铲草和趟垅。当时种菜的只有五个人,连翻麦槎施肥带种菜,就是再有六、七天也种不完。这个地区气候冷,下霜早,眼看就要误过种菜的时机。这是一件关系到全体社员今冬、明春两季吃菜的大事,社员们心里都很焦急。
怎样安排劳动力,及时种完菜呢?韩恩亲自到菜地去同种菜的社员商量。开头有人说:“把在水田和旱田灭草的人分一些过来吧,反正秋田的收成定了,灭草迟两天早两天没啥关系!”他摇了摇头说:“这个时候正在庄稼灌粒的节骨眼上,还不能说丰收已经定局,灭草是不能松手的。大家看能不能再想出别的办法呢?”一个社员说:“我们食堂里吃饭的人多,种菜的人少,哪有什么办法可想!”这句话引起韩恩的深思。他想: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就应该多呀!人都安排到哪里去了呢?他同大家计算,原来这个生产队靠近保安管理区,管理区直属的木匠、铁匠、大车运输队、蔬菜生产队、畜牧饲养组和他们的家属,都在这个生产队的食堂吃饭,可是不参加这个生产队的生产。问题找到了以后,韩恩问大家:“咱们能不能来个‘借兵’种菜?”领导种菜的共产党员张维生想了一想说:“他们都是吃过早饭以后才上工做活,队上还有一部分女劳动力也不参加早饭前的铲地,如果把他们都发动起来,每天早饭前同我们一起参加种菜和铲菜地,有两天就可以突击完了。管理区的那些人,不属咱们队,可以给一些工分报酬。”
晚上,韩恩和生产队长把大车队长、蔬菜队长、铁木业和牲畜饲养方面的负责人都请来共同商量。大伙都同意参加,而且不要工分。原来他们也耽心秋菜种不好,明年春天缺菜吃。大车队长赵勤说:“咱们食堂吃菜都不收钱了,我们种两早晨菜还要什么工分呢?”
第二天,天刚发亮,就把三十多个人临时编在队里种菜。人多好干活,一个早晨,就种完了一大块白菜地。两天三早,不仅菜地全部种上了,而且把以前种上的几十亩白菜、萝卜、大葱锄了一遍。
社员们称赞韩恩多谋善断。韩恩却对干部们说:“种庄稼一要多算计、巧安排;二要多同大家商量,认真发动大家来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多关心 细安排
领队当家,不仅要操生产方面的心,也要操生活方面的心。韩恩多年来体会到:生产越忙,社员干劲越大,当干部的就越要关心社员们的生活。
连下几天雨,韩恩一心挂念着社员房子会不会漏雨?每次从防汛工地回来,顾不得休息,他就冒雨到各个社员家去查看房子。他发现有不少房子漏水,就同干部们商量:房子漏水,影响社员的休息。现在生产很忙,社员们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没有时间修理自己的房子,队上应该把这件事管起来。队上根据他的建议,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把社员的房子统统检查一遍,凡是漏的都设法修好。
有一次,在去水田的路上,有个女社员没留神被小石头碰着脚指尖,疼得叫了一声。旁边一个小伙子同她开玩笑说:“好,赤脚片子省鞋呀!”女社员正没好气,便嘟哝了一句:“不省鞋有啥法?鞋子破了嘛!” 韩恩听了心里一动。接着,在薅草的时候,他有意把话题引到鞋子上来。这才了解到,有不少社员的鞋子都穿破了。韩恩一想,眼下天气还暖,又做水田活,不穿鞋倒不要紧;往后天气一凉,秋收和上山搞副业,都离不了鞋。如果现在不准备好鞋子,到那时不是会影响社员的健康和生产吗!
回到家里,他就从各个角落里把全家的旧鞋都找了出来,他想,这些鞋补一补,打一打掌不是都可以穿吗?他又到几个社员家里去了解,果然发现各人家里也都有十双八双的旧鞋,可是因为女社员们都忙着下地生产,没有时间补。
情况了解清楚以后,他就同党支部和生产队的干部们一起酝酿解决的办法。他提出要发动妇女们补鞋。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先要作好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工作,同社员算一算账,每人少买一双鞋,每家可以少花多少钱。建议队上主动给女社员们安排一点补鞋时间。妇女队长又提出:天快冷了,社员们也要拆洗缝补一下棉衣和被子,这也得给一点时间。党支部完全支持这些意见,就把这件事交给妇女队长们去办。
一件看来很麻烦的“家务”事,经过细致的安排,就顺利地解决了。妇女队长们很高兴,觉得支部和生产队这样重视妇女工作,今后工作更好作了。妇女们更高兴,她们称赞韩恩“像个好管家婆,心可细咧!”韩恩却说:“人人都一样,生产和生活是连着的,行动和思想是连着的。当干部,就得既管生产也管生活,既要解决困难也要打通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