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夫妇乡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7
第4版()
专栏:西藏通讯

夫妇乡长 赵家烈
7月17日,西藏米林县扎西绕登区章达乡的乡长大娃郭杰,被批准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当支部书记傅烈贤告诉他这个喜讯的时候,他激动地向党表示:“在党的教导和培养下,我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表示自己不但要努力工作和学习,还要帮助副乡长——自己的爱人央宗做好工作、提高觉悟、争取入党。
燃起熊熊烈火
提起这对藏族夫妇乡长,真是人人赞、个个夸。米林县三级干部会议表扬他们“好干部”,章达乡的翻身农民群众,更是赞不绝口地称他们是“乡长亚呷”(好乡长)、“额楚密玛乡长”(我们人民的乡长)。
大娃郭杰和央宗所以受称赞,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与广大翻身农民同命运、共呼吸。
去年,党把他们派到这个乡,来领导农民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当时,有些饱经苦难的农民,一时还看不到劳动人民自己的力量,顾虑重重,不敢毅然地起来斗争。这时候,大娃郭杰和央宗,便深入到有顾虑、最穷苦的群众家去访贫问苦,诉苦引苦。他们先向乡亲们诉说自己痛苦的过去和幸福的现在,然后再听乡亲们诉说自己的惨痛遭遇。诉到伤心处,他们一起哭;说到不平处,他们一起发出愤怒的吼声。这样,民主改革的烈火,便在全乡熊熊地燃烧起来。农奴与农奴主展开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封建农奴制度的锁链,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被觉醒了的农奴打烂砸碎了。
启发降巴老人
当时有一个名叫降巴的老人阶级觉悟较低,为了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大娃郭杰就搬到老人低矮潮湿的房里去住,任凭跳蚤虱子叮咬,与老人同吃同住,促膝谈心,用许多事实揭露三大领主的罪恶,并以自己的身世作为例子,启发降巴老人。他向老人介绍:他与央宗,都是二十八、九岁,现在是革命干部,但过去却过了二十多年的奴隶生活。从八岁起,他们就各自从自己父母的手里,接下了世袭的奴隶身份,给日喀则的一家领主种地,冬天赤脚干活,常年吃坏糌粑,一直到二十三、四岁。共产党领导修筑拉萨到日喀则公路的时候,他们才逃出凶恶的农奴主的虎口。修路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和解放军同志的帮助,认识到封建农奴制度是使他们受苦的原因。1956年,他们被送到西藏公学去学习。大娃郭杰向降巴老人说:“是共产党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穷人的救星。”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老人的心弦,从此,降巴坚决地投入了争取翻身的斗争。
迎接生产高潮
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章达乡掀起了农业生产高潮。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农民群众的守旧习惯相当浓厚。这时,他们便根据党的政策和指示,又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他们事事做示范,样样搞试验,把群众不愿耕种的三类田开垦出来,种植了一克(合一亩)小麦、一克青稞、一克饲草、一克蔬菜、半克豌豆、半克油菜和半克洋芋。另外,还喂了三头猪、养了十八只鸡。他们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做出样板,向农民宣传深耕细作的意义,推动了全乡的生产。
在改变农民不多施肥的习惯上,大娃郭杰和央宗费了很大力气。此地农民原来在每克地上只施底肥五十筐(每筐五十斤)左右,不施追肥,更不利用人粪尿肥。开始大娃郭杰要大家多施底肥的时候,议论纷纭,有的说肥多不出苗,有的说肥多烧死苗。于是,他就向群众说明:肥是庄稼饭,肥多苗才旺。群众认识提高了,施肥的劲头起来了,每克地都施了二百筐以上的底肥。当庄稼长起来需要施追肥的时候,央宗又领导群众连续施了四次追肥,每克地都达到了一百筐。
最难办的是用人粪作追肥,农民始终不愿意。为了说服群众,大娃郭杰和央宗就背了二百筐人粪,施到自己的小麦试验田里。结果麦苗黄熟时,株高达到一米七、八,穗长三寸,穗粒一般都在八、九十粒,是这一带冒尖的头等庄稼。农民不断地来参观,并后悔自己不该不听乡长的话,表示明年一定照着办。于是全乡家家修厕所,大积人粪肥。
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大娃郭杰和央宗最受群众热爱的,还在于他们苦干实干地与群众一起劳动。他们样样农活都是内行,下村工作时,自己背上一小袋糌粑,住到最穷的人家里。无论赶到那里,也无论农民群众在干什么活,他们都插上手干。他们经常通过与群众一起犁地、播种、背粪、拔草等劳动,来宣传党的政策,布置当前的工作。据支部书记傅烈贤与大娃郭杰一起工作四十五天中的统计,他给群众做的活累计起来就有十八天。他与农民协会委员或者互助组长干上半天活,就把工作布置得妥妥贴贴,连工作方法、工作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后由农会委员或组长去主持群众开会讨论,既培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使全乡的各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差不多都走在米林县各乡的前面。
群众的知心人
大娃郭杰和央宗处处关心着群众,群众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总喜欢找他们谈心、拉家常。青年人和大娃郭杰在一起干活,劲头特别大,闹得也特别欢,要大娃郭杰教他们唱“社会主义好”,唱“东方红”,要他讲讲如何走到社会主义。老年人几天不见央宗到他们村去走走,总要问个下落,或者跑来看望。4月里,央宗快要临产了,没有下地,老婆婆们总是三天两头跑来看她,有的捎鸡蛋,有的提牛奶,再三叮咛她不要干活了,要吃好一些。临产的前几天,总有一两个老婆婆伴在央宗身边。当她生下一个胖胖的“布母”(女儿)时,前来看望的人更多,像自己办喜事一样。
(原载西藏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