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激流中的向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14
第4版()
专栏:

  “激流中的向导”
雪凡
当第一野战军梅岭部队逼近渭河时,敌人已炸毁从咸阳通达西安的咸阳桥,将所有船只破坏或拖至南岸,并以两个团的兵力从正面防御着。一个熟悉河床深浅、水流缓急与两岸地形的当地水手自告奋勇要求带着队伍打过河去,他坚决地说:“解放军来解放我们,我把这条命拼了也要把咱的队伍引过河去。”这位水手在突破敌渭河防线的战斗中,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漆黑的夜里,渭水滚滚东流,风雨吹打着站在河心的水手和解放军的班长。慌乱的敌人正在盲目地朝北岸胡乱扫射和炮轰,这位勇敢的水手冒着飞射的子弹,领着突击队第一班班长谢禄生前去查看地形与敌情。他们摸到南河沿岸,仍看不清正前方的五十米处敌人的前哨阵地。谢班长提议:再往前爬爬。水手毫不畏怯的屏息着呼吸,在开阔的沙坝里向前继续爬进了四十多米。他们肩并肩地停在沙坝上静听着敌人的动静。水手指着方向小声说:“向西是陡崖不好上,向东是斜坡,这里没有什么敌人,如把正面工事一占,咱队伍过河就保险了。”他又指着原先横放在河滩上的木板说:“沙坝上打仗容易转向,咱们打的时候,不要朝木板两头去,横插木板一直向前就是正南。”“工事有多少?”“没多少,只有一些坑坑。”正说着,前方传来敌人的咳嗽声。他们应该返回了,但是,水手和人民的战士谁也不肯先后撤,都相互争着给对方掩护,水手硬坚持着说:“你先走!我会水,就是敌人发现了我,往水底一沉他就打不着我了。”终于两人又安全地回到渭河北岸。决定攻击道路后,水手又到徒涉的渡口里去,每隔数十步插上一根苇子,作为标杆,以免渡河的攻击部队误入深渊。突击队的先头班和全体队伍便照着水手插下的标杆,顺利地以四十分钟的速度渡过了渭河,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新华社西安十二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