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统一安排劳力 支援农业建立制度 开展一专多能运动 陈城公社农业兴旺渔盐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8
第2版()
专栏:

统一安排劳力 支援农业建立制度 开展一专多能运动
陈城公社农业兴旺渔盐增产
本报福州17日电 在自然条件不同和多种经济比较发展的地区,如何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保证粮食的增产,同时多种经济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福建东山县陈城公社在这方面创造了经验。
陈城公社地处东山岛,是农、渔、盐三结合的多种经济地区。全社共有一万七千二百亩耕地、一万三千五百亩盐坎、一百九十三条渔船和九个新兴的社办工厂。这个地方自然条件较差,风沙多,田地瘦瘠,历来重渔盐、轻农业,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搞农业花工大,收入少,不如发展渔业好。搞盐业的强调盐业生产要专业化;搞渔业的认为渔业生产具有特殊性。为了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去冬今春,在公社党委领导下,通过宣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渔、盐业生产才可能发展;农业生产搞不好,就会“捧金斗当乞丐”。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分析了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如肥源足,地下水丰富,沙质地适宜生长甘薯,等等,大大增强了信心。干部、群众看清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前途,制定了农业增产规划,从而自觉地形成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热潮。
在保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又如何根据当地有利条件,适当发展渔、盐业生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林武章先后深入渔农、盐农大队召开座谈会,总结群众经验,制定了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渔业、盐业,三者密切结合、相互支援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农事季节活动,统筹安排各业劳力,充分发挥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做到一业需要,百业支援。全社六千五百四十二个劳力,平时的安排是:根据该社田地不多的情况,农业田间专业队三千六百多人,占全社劳力的55%,渔、盐、工、副、畜牧、后勤等七个专业队二千九百四十人,占45%;农忙时,可以集中五千二百个劳力投入农业战线,这样保证了农业,又照顾了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劳动力。各行业所占用的劳力既有固定的比例,同时又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灵活调度。例如,春季干旱,春收作物正是丰歉关头,全社就集中四千二百个劳力投入抗旱斗争,使二千五百亩春收作物获得丰收。随后,公社又集中五千多人围垦沙荒五千二百亩,使粮食播种面积超过了原定计划。5月间渔业(土?繁殖期)任务重、季节性强,这时,全社就集中农业捞肥船三十二只,全力以赴,保证了渔业队九百亩?苗的种植任务的按期完成。在特大洪灾袭击下,海堤告急,威胁盐坎,白埕大队就立即组织一百二十个农业劳力抢险堵决口,使四千多亩盐坎全部脱险。
第二,业业有制度,人人有任务,使各行各业相互支援制度化、经常化。公社党委根据各业特点,因地制宜,分别按业、按人制定互相支援计划(或定额)。如规定每个盐民一年积六百担咸土肥,每个渔民积一百担鱼腥水支援农业,每个农民一年挑一点五方碎石支援盐业,以及农业大队以多少稻草支援渔业等等。
第三,开展一专多能的群众性的学习技术运动,做到农时能农,渔时能渔,工时能工,盐时能盐。由于各行各业多面手大量出现,保证了各行业间能够顺利地相互支援。
第四,贯彻等价互利政策。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评工记分,按期结算,统一分红,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时,采取这个办法;二是按件计酬,发给现金,现金归大队折成工分,参加农业统一分红。
陈城公社实行上述办法,已获得显著成绩。上半年粮食总产比去年同期增长22%,渔业、盐业产量比去年同期也都有很大提高。现在一个力争秋粮增产的田间管理运动正推向新的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