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四川鼓励生产队和食堂多养猪 湖南新晃自治县全面加强领导养猪事业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8
第4版()
专栏:

四川鼓励生产队和食堂多养猪
湖南新晃自治县全面加强领导养猪事业迅速发展
本报成都17日电 四川省各地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生产队和公共食堂多养猪、养好猪。
提倡和帮助生产队和食堂多养猪,是四川省加快发展养猪事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经验一再证明:凡是认真贯彻这一方针的单位,猪只发展大大超过一般速度。干部群众总结出小队和食堂养猪的好处很多:(一)生产队和食堂数量多,分布广,养猪潜力巨大;(二)肥料运送近便,能促进养猪更密切地和农业结合;(三)能利用食堂余火、泔水、菜脚叶等;(四)猪多肥多收入多,能更好地安排社员生活;(五)推动生产队加强养猪领导;(六)促进公社和管理区更好地自繁自养,使各级养猪大发展。
最近几个月来,四川各地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帮助生产队和食堂养猪的经验,从饲料、猪源、资金等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在饲料方面,国家、公社和管理区在分配中按头数、按定量及时拨给生产队足够的饲料粮,并落实到队到场;同时,农作物秸秆全部交给生产队,加工作饲料。夏收以来,据达县、万县等八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已提留饲料粮一亿五千多万斤。各地对养猪少或没有养猪的生产队和食堂,都做为扶植的重点。许多公社和管理区从自己饲养的猪只中抽出相当大一部分仔猪折价支援他们饲养。各地银行也向他们发放了大批养猪贷款。永川县最近几个月向全县养猪少的队发放贷款二十多万元,帮助了这些队整修了两千多猪圈,添购了四千多头仔猪。
在国家、公社的领导和帮助下,全省广大生产队和食堂干劲十足,过去推广还不十分普遍的人工授精,入夏以来很快形成了群众运动。各生产队大力开展了增种运动,广建小球藻池,多方开辟饲料来源。
本报长沙17日电 以养猪生产闻名全国的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在省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全党全民乘胜前进,坚决夺取好年成的号召鼓舞下,满怀信心要把养猪生产搞得更好。
今年年初,新晃县委就根据本县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持续发展养猪生产的要求,广大干部和群众热烈拥护。全县各地进一步贯彻执行了专职领导、专业机构、专业队伍、专用饲料地、专用饲料粮的“五专”管理办法,层层加强领导。县委还向基础较差的四个公社提出“数量为主,数量、质量并重”;向基础较好的四个公社提出“质量为主,质量、数量并重”等不同要求,并将指标落实到队到场到组。与此同时,各地坚决贯彻执行“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公养私养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挥了各级养猪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存栏的三十三万多头猪中,国营农、林、牧场占0.13%,公社猪场占1.8%,大队猪场占90%,食堂占4.52%,机关、学校、企业占1.1%,私人占2.45%。在发展大队养猪时,实行大队统一经营、集中领导、分场饲养的办法,普遍在生产队建立了中、小型的田间养猪场。
随着生猪数量的增加,解决饲料问题是个很大的事情。新晃县委一方面拨下精饲料二百五十万斤,另一方面及时组织千人检查团,深入养猪场,帮助制订精饲料发放管理制度,饲料数量都计算到场到栏到猪,按时定量喂养。又帮助饲养员学习培育小球藻和制金霉素的技术,总结种植青饲料的经验。全县各地采取开荒,利用水面、空坪隙地和复种、套种等办法,种植饲料六万四千多亩,还利用野生饲料二百多种,满足了养猪生产不断上升对饲料的需要。
养好母猪,提高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是不断发展生猪生产的关键问题。各公社都狠狠抓住“双满”(母猪满怀、满膘)、“五全”(配、准、生、活、壮)等有效措施,提高产仔率。全县一万一千多名饲养员,一般都学会了配种、保胎育仔、防疫等技术。经过大抓“双满”、“五全”运动后,适龄母猪97.7%配上了种,仔猪成活率达95%,保证了生猪迅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搞好经营管理,发挥饲养人员的积极性,各地还推行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三包、八定”责任制度。大队对生产队养猪场包产量、包工分、包成本。养猪场对饲养人员实行“八定”(数量、质量、时间、工分、猪栏、饲料、肥料、奖罚)。这些制度事先发动群众讨论,使饲养员人人明确责任,工作有盘算,奋斗有目标,检查评比有标准,个个争取多养猪、多做事。
通过竞赛,高工效、高质量的养猪红旗手、红旗单位不断涌现,全县评选出模范饲养员三百五十人,各类型红旗单位九十六个。(附图片)
人勤猪肥   邹维名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