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发扬工人阶级优秀品质 积极支援农业技术改造 上海十一名退休工人下乡贡献技术 全心全意帮助崇明县各工厂解决技术关键培养技术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9
第3版()
专栏:

发扬工人阶级优秀品质 积极支援农业技术改造
上海十一名退休工人下乡贡献技术
全心全意帮助崇明县各工厂解决技术关键培养技术力量
据解放日报消息 上海杨浦区十一位精力充沛的退休老工人,积极响应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自觉地要求为农业技术改造出一把力。他们在上海市总工会和中共杨浦区委的大力支持下,组成了一支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特种队伍,前往崇明县担任技术顾问。一个多月来,他们发扬了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运用自己丰富的技术经验,为当地工厂解决了不少技术关键问题,培养了一批技术力量。
这些老工人是:顾复声、虞锦昌、蔡杏生、蒋春林、沈定国、陈顺生、张顺生、毛成坤、李传正、秦元宏和徐鸿如。他们都有三、四十年的操作经验,具有较高的阶级觉悟。在去崇明县之前,他们已经退休养老,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在党发出了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后,他们闲不住了。这些老工人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农业建设的重要,决心在支援农业的光荣任务中尽一分力量。
中共杨浦区委十分重视这些老工人支援农业的积极性,经过与中共崇明县委具体研究,决定把他们分配在崇明第一钢铁机械厂、崇明渔轮修造厂、崇明发电厂等主要工厂工作。这些工厂都是崇明县农业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老母鸡”和“先行官”。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这些老工人分批来到了崇明县。崇明县的领导方面对他们十分关怀,具体考虑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决定退休老工人下厂做技术顾问,每天工作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六小时;对他们的起居饮食也都十分照顾。
退休老工人们来到新工作岗位上,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虽然当地工厂因为他们年纪大,对他们百般照顾,但他们并不服老,每天深入车间、工段,与工人一同研究、一同商量,有时还亲自动手,一个多月来,已经帮助这些工厂解决了很多技术关键问题。崇明第一钢铁机械厂白铁工过去敲青饲料切割机上的罩壳常常敲不好,花的时间很长。原中华造船厂老铜工虞锦昌第一天下车间看到后,接过鎯头,敲了二十下左右,铁皮就服贴地平卧在地上了。他对白铁工说:“敲铁皮应该从外敲到内,不能从内敲到外;要四周都敲,不能哪里不平单敲哪里。”工人依照虞师傅指导的方法来敲,果然敲得又好又省劲,效率提高了一倍。崇明渔轮修造厂翻铸简易锯床常有砂眼。有五十多年造型经验的原大新铁厂造型工蔡杏生师傅,第一天进车间就找出发生砂眼的原因是沙泥过潮,对症下药,砂眼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原上海铸造机械厂钳工沈定国老师傅发现崇明第一钢铁机械厂一般车刀吃刀只有两毫米,切削效率不高,就按工作物的不同加工要求,指导工人磨刀,使吃刀普遍加深到三毫米,提高了切削效率。
这些老工人来到崇明县,不仅支援了农业技术改造,还以他们的克己为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当地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到了工厂,都非常关心产品质量、产品使用效果和农民兄弟的反映。顾复声、毛成坤、徐鸿如等老师傅一到工厂,就对各种机床进行全面的观察,提出了改进机器保养、工夹具保管等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崇明纱厂的老年工人看到他们这种负责态度,表示要向他们学习,更好地把所有的技术贡献给国家。崇明第一钢铁机械厂有的青年工人过去认为两年来已能独立操作,有点自满,现在与老工人一比,觉得太不够了,都表示要向老工人们好好学习。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新农村和蓬勃发展的地方工业,这十一位老工人都感到无限兴奋,他们都说自己变年轻了。他们表示要把所有的技术贡献给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