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曲——推荐影片《英雄诗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19
第8版()
专栏:影评

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曲
——推荐影片《英雄诗篇》 王云缦
《英雄诗篇》是这样一部影片:要想很平静地看完它是不可能的;看着看着,我们整个的心,全部思想感情都被它吸引了去,吸引到那种最美好、最动人的生活里去,吸引到那种最崇高、最伟大的精神世界里去,吸引到英雄们的身边,党的身边……。
《英雄诗篇》再现了广州英德县马口民警队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与烈火搏斗的事迹;再现了全党全民抢救这些为救火负伤的英雄们的事迹。影片正是以它富有思想性的,精心的艺术处理,刻划了这一具有高度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事件。
影片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它紧紧抓住了这一真实事件中最本质、最典型的东西,成功地描写了一系列光辉夺目的英雄人物。这一事件本身就包含了浓厚的戏剧性情节,但是,影片自始至终,从没有离开主题的要求,片面去追求什么曲折和紧张。在这里,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安排,都是为了更有力、更突出、更深化这一事件的中心精神——共产主义的风格。影片上的许多人物,所以令人铭刻难忘,也正因为他们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我们千万英雄人民所共有的性格特征。我们看:就在影片开始不久的那个民警救火的场面里,是什么最能体现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性格呢?当熊熊烈火包围着民警们时,眼看是前无出路、后无退途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间,一位民警队员向火口迎去,迅速地用棍子挑开一条缺口,让同志们冲了出去,自己却冒着被烧伤、烧死的危险,将被烈火烧燃了的门架子托在头顶以免坍塌下来打伤同志……,在火场中,眼看那一桶桶燃烧着的汽油,正严重威胁着工厂的宝贵财产和人们的安全的时候,民警们个个奋不顾身地在进行抢救。突然,其中的一个汽油桶由于火的热度太高,立即就要爆炸了,几位民警看到这种情况,相互争着向汽油筒扑去,以作万一的挽救,谁都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唯恐让同志们受到伤害,……这些细节的突出刻划,就将这一救火场景的思想意义比较充分、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这就是我们英雄民警们那种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精神,那种英勇无畏、忠诚坚定的阶级品质,那种勇于赴汤蹈火、蔑视一切困难艰险的革命战士的气概。正因为他们具备了这样可贵的、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品质,所以能够在万分艰巨的灾害威胁下,完成了这样一项英雄的工作,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给他们的神圣职责。
影片不仅着力刻划了英雄们在救火中的行动,而且,通过他们在负伤后治疗过程中的表现,更进一步和更多方面地描绘了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许多民警队员,都是身负重伤,危在旦夕,但是,以伤势极重的队长马德林和青年民警苏满基为代表,人人乐观愉快,顽强坚毅,对生活、对治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理想;正如马德林代表党支部向全体民警伤员传达的:“治疗也是一场战斗。”虽然,马德林和苏满基等由于受伤过重,终于光荣地牺牲了,但是,他们同所有被救活了的同志们一样,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革命战士战胜巨大困难和痛苦的顽强意志。
要是影片只是围绕着这些民警英雄来刻划,还不足以最深刻、最动人地反映这一英雄事件。谱写了这一首壮丽而又伟大的诗篇的,不是某些人,而是全党全民。影片将全党全民全力支援和无限关怀这一事件,放在中心地位上来描写,让我们透过这一事件,看到了我们伟大时代的面貌。影片中,伤员们被运往广州治疗时途中的一些描写;飞机打破常规、冒着暴风雨运送血浆的情节穿插,都是特别扣人心弦的。我们看到:为了减少伤员的震痛,火车上的一位旅客——将军,站了出来,一声令下,车上三军官兵和其他旅客,纷纷主动报名,担当起了抬担架的志愿兵。我们也看到:正是在列车飞速前进、治疗万分艰巨的情况下,省医院的主治医生,一次再次克服困难,抢救了病人的生命。从南京派飞机运血浆的描写,由于影片以交叉的蒙太奇手法,与火车运病人去广州、广州医院需要大量血浆的镜头紧凑地组接在一起,因而更烘托出了党和人民为抢救伤员全力以赴、冲破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决心,更显示出了全党全民对民警英雄们的最大关注。党和全国人民,任何时候都是与这些忘我的民警英雄血肉相连、吸呼与共的。在影片中,党中央打长途电话来慰问伤员,决定送伤员去广州治疗的场面,更将这一思想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出来。我们看到,由于是全党全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九死一生之中挽救了许多英雄们的生命。应该说,正是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时代,培养出了马口事件中的这些光辉灿烂的英雄们。
“英雄诗篇”是值得赞美的,而且是值得大声赞美的。人民需要这样有意义、有热情、有理想的影片,它反映了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同时,也将给广大群众以极深刻、极强烈的思想影响。(附图片)
民警们奋不顾身抢救汽油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