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钢铁战线的好“后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0
第2版()
专栏:

钢铁战线的好“后勤” 为了缩短检修时间
一天傍晚,天津市五金交通电工器材公司援钢突击队接到天津第一钢厂的电话:有一项检修任务,需要十几种电工器材。业务员赵秉义当场就在电话中肯定地回答:“为了缩短钢厂检修时间,就是上天入地,也要迅速把器材找到!”
突击队立刻撒出人马,二十多分钟就凑集了石板闸、胶皮线等九种电工器料。赵秉义没顾得吃饭,便和许荣庆等轮换蹬着三轮车,赶赴天钢一厂,把器材送到钢帅帐前。晚上十点左右,突击队队员李宝忠等五人又把不容易找到的十合铁壳开关,用自行车送到钢厂。
午夜十二点,赵秉义又到仓库去取两台补偿发动器。深夜取货,保管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仓库保管员孙世校一听说这是钢厂需要的器材,便立即和库工刘维田、张万禄,从货垛上把两台补偿器搬下来,并且帮助装好车。当补偿器运到天钢一厂的时候,钢厂党委书记紧紧握着赵秉义的手,兴奋地说:“有全党全民的支援,有你们这样出色的后勤部队,我们一定要缩短检修时间,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事实上,天钢一厂这次检修工作也进行得特别顺利。 一下就想到张士珍
天津第四轧钢厂的一个工人有一天忽然发现了一件“怪事”:“怎么我的自行车变了样?早晨骑来时,铃铛不响,车身有毛病;现在铃铛响了,车身也牢壮了。这是怎么搞的?”他一喊,别的一些工人也发现自己的车子变了样:刹车不灵的灵了,车灯不亮的亮了,车胎跑气的不跑了……大伙都没有问这是谁干的好事。他们一想就想到了张士珍。
的确,这是著名优秀售货员张士珍办的事。前一天,她看到有的工人下班以后,推着车子往很远的车铺去,就关切地想:钢铁工人辛苦了一天,还要去修车。怎么样把这段时间省下来,让他们多休息休息?于是,她就到光复道修配服务站商量,下厂帮助钢铁工人修车。修配站工人都同意她的倡议,马上就跟她到厂里来把有毛病的车都修了。
张士珍住到轧钢厂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处处为钢铁工人着想,为钢铁工人办了不少好事。
她带着光复道商店驻厂小组,调查了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规划了既节约又合乎需要的适时适量的商品供应办法。她和轧钢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深入地征求了他们对改进伙食的要求。当她了解到工人喜欢吃清凉新鲜的素食时,就和炊事员一起安排了炝藕片、溜瓜条等二、三十种清凉素菜。许多工人反映说:天热炉温高,我们正想吃这样的东西。她还帮助食堂在全厂三个食堂实行了分班就餐的办法,让工人进食堂就能坐下吃饭,节省了买饭的时间……。这些事都鼓舞了轧钢工人的生产热情,大伙干得更加起劲。 进厂理发
9月7日,是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理发员居士英的休息天。这天,她提着个小包裹,步行了十几里地,但一不是作郊游,二不是探亲访友,而是去给天津炼铁厂的工人理发。
前几天,居士英随大伙去慰问炼铁厂工人。她看着工人们增产钢铁的劲头十分感动。心里就想:趁哪个休息天,到厂里给他们理理发。自己虽然少休息一点,但是可以让炼铁工人少走点路,节省下时间更好地休息。这也是自己支援钢铁生产的一点心意!
“居大姐来了,居大姐来了。”那天她刚进厂门,炼铁工人们就纷纷亲切地同她打招呼。居士英很快就给小伙子们理起发来。在每个人理发以前,她都细心地问他们要什么发型、要留多长,并且向他们推荐梳、洗方便而美观的“钢铁英雄式”发型。理发时,工人坐在普通椅子上,姿势往往比较随便。居士英随工人怎么坐得舒服就怎么给理,自己姿势别扭一点也不在乎。太阳光照进屋里,她就让工人挪到荫凉地方,宁可自己挨点晒。
一面理发,一面打听还有哪些人没有理。听说正在炼焦炉旁操作的工人,有的也需要理发,她就提着小包赶到炉旁,利用交叉作业短暂的休息时间为他们理发。这一天,她接连地给二十多个工人理了发。
几天后,炼铁厂生产大捷,工人们立即想起了居大姐支援钢铁生产的一片好心。他们就在业余时间敲锣打鼓地赶往她所在的庆顺理发店来报捷。喜报上写着几个大字:“服务能手,援钢尖兵。” 让竞赛对手“知己知彼”
天津市河东区的财贸干部深入钢厂,帮助车间和小组进一步健全了经济核算制,促进了钢铁工人的竞赛评比。
天津市钢铁生产新高潮刚开始,河东区财贸部门的领导干部就组织了二百多名职工深入到天津第一钢厂生产第一线,各找据点,了解生产关键,研究财贸部门支援钢铁生产的办法。深入下去以后,发现有的小组经济核算制还不够健全,工人们对本身和竞赛对象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知道得不够及时。为了让竞赛对手们更好地“知己知彼”,他们立即帮助各小组健全了小组核算制度,作到按时、按班公布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这就更便于职工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推动了高产、优质、低耗的竞赛。
河东区的财贸干部还分赴邯郸、宣化等生铁产地,协助当地炼铁厂建立和健全了分炉化验、分级存放、分级运输等制度,使钢厂得到了质量更好的原料。
(这个专栏是本报驻河北记者编写的)(附图片)
张士珍和他率领的驻厂小组利用工人的休息时间,给工人们钉钮扣,缝衣服
本报记者 陈锡珍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