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发动社员共商种麦大计 五里坨大队种麦计划扩大 准备工作项项落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0
第3版()
专栏:

发动社员共商种麦大计
五里坨大队种麦计划扩大 准备工作项项落实
本报讯 北京市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五里坨大队,认真发动社员自下而上讨论和制订了今年的小麦种植计划,使计划种麦面积比去年扩大五倍;种麦地块、水利、底肥、籽种和播种工具也项项落实。小麦“三包”指标也已提早落实到生产队,大大推动了秋种工作。
这个大队土质较差,很大一部分土地是山坡、丘陵和砂地,有一千四百亩土质较好的水浇地,已经在最近几年内全部改成菜田了。过去这里的一部分干部、社员认为小麦非种在成片的好水地上不可,所以近两、三年全队种麦的面积一直停留在一百亩左右。在能不能多种小麦和种了麦子能不能多打粮食的问题上,一直有争论。今年秋种时,大队党总支根据市委和区委的指示,本着因地制宜、多种种好的精神,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进行讨论。
在讨论会上,有的干部和社员坚持旱坡地不能种麦子的论点,他们说:“旱坡地高低不平,高处土薄,低处土厚,不好耕作,浇不上水,种上小麦也长不好。”有些社员不同意这种意见,隆恩寺生产队的胡秀卿、许文才说:“小麦十种九收,收了麦还能再种一茬庄稼,一年收两季总比收一季打的粮食多。”今年他们村后的三十多亩坡地小麦,一亩收了一百一十多斤,下茬种的玉米、白薯长得也挺好。有些人还认为“土厚地平的地种小麦可以增产,要是高低不平的地连在一起搭配着种,小麦就收不了那么多。”这些不同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终于找出了解决的办法:不强调麦田连片,哪块地适合种麦子就在那块地种,土厚的种小麦,土薄的种其它适合的作物。大家都赞成这个意见,管这个种法叫做“满天星”。
在统一认识以后,各队都推选出专人逐段逐片地检查、登记适合种麦子的地块,并且插上牌子。过去一向种麦很少的山村黑石头生产队,经过逐块检查,初步确定了九十三片、二百三十多亩地作麦田。用这种办法,全大队一共确定了七百亩适合的土地作麦田。
在地块落实以后,又发动社员讨论并解决了水源和抗旱保墒的问题。麻峪生产队的五十亩麦田靠近水源,社员们准备种上麦子,马上就抢修支、斗、毛渠,保证及时灌溉。隆恩寺生产队离水源远,计划修一条二里多长的水渠,把水引到村北山脚下,再环山东去,二百二十多亩麦田可以得到灌溉。同时,社员们又总结了过去经验,提出了一套蓄水保墒的办法,即:每天早晨和傍晚耕地,这时太阳不热,风力也小,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用双犋套犁深耕七、八寸,把湿土翻上来,随耕随耙随压,可以保墒;播种后,及早叠埂打畦,可以拦蓄雨雪;再加上多锄、勤松土,麦田就可以保持湿润。水利条件落实以后,还使底肥、籽种、工具等也都逐项落实。
在种麦计划落实的基础上,这个大队实行了“三包一奖”的办法,发动群众讨论确定了经过努力有产可超的产量指标和用工、开支标准,并且规定小麦作物单包单奖,进一步鼓舞了社员种好小麦的积极性。
现在这个大队正紧张地进行腾地、抢耕,保证适时播种。社员们干劲十足,一些过去对多种小麦信心不足的人,看到种植计划和耕作方法都是根据大家的意见因地制宜制订的,思想通了,主动要求担任种麦工作。(附图片)
讨论种麦计划 吴为速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