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贯彻普遍提高重点培养方针 迅速壮大工业干部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0
第4版()
专栏:

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贯彻普遍提高重点培养方针
迅速壮大工业干部队伍
本报讯 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从建立以来,八年多的时间,培养了一支坚强的工业干部队伍。除支援各地的七百五十八名干部外,只目前厂内的六百十二名干部,就比建厂初期增加了十点二倍。几年来这些干部不论政治、文化、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入厂时,干部中有文盲四十人,初小程度的五十二人,现在已没有文盲和初小文化水平的干部了;原来相当高小程度的有一百七十人,现在只有六十四人,下降了62%;初中程度的干部由原来的一百六十人,增加到二百九十二人,提高了80%;大学程度的干部由原来的七十一人,增加到九十六人,提高了37%。厂内有十一名老技术工人被提升为工程师,担任了技术领导职务。
八年来,中共经纬纺织机械厂委员会始终把领导业余学习列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每年要定期对业余学习研究、讨论两次。各车间也同样组织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向党委汇报一次每个党员的学习情况,党的组织生活中也把业余学习列为一项主要检查内容,经常表扬好的,批评不好的。因此,每个党员都积极带头学习,成为攻克文化、科学技术的尖兵和榜样。由领导干部组成的特别学习班,学习得很有成绩。他们从1952年以来,八年如一日,除坚持参加厂内的业余学校学习外,还在1953年参加了人民大学的函授站学习,现在已经结业了三期,大部分已变成工业生产上的内行。党组织特别加强了在干部、工人和教师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每季都要发动开展检查评比竞赛,树立标兵,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经纬纺织机械厂在培养提高干部中,紧紧贯彻了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着重强调重点培养的两条腿走路方针。这就是根据生产的特点,以业余学习为主,普遍提高政治和文化水平。在扫除文盲、普及初小教育之后,又根据理论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划分为高小、初中、高中班,并成立了业余机械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从扫盲班到大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老干部还单独组织了一个特别班,每周除坚持六个小时的学习外,又抽出半天的工作时间,请工程师陶源长等教授文化、技术和生产管理等知识,帮助老干部迅速熟悉掌握生产。现在四十九个老干部,文化程度已由原来的初小、高小分别提高到初中以上水平。对技术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着重以学习政治,参加体力劳动锻炼,改造思想为主,从1957年以来,先后已下放农村、车间进行劳动锻炼的有四百一十七名,每人每年参加一个月以上体力劳动也已形成制度。同时,对其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组织他们参加业余机械学院学习。对工农干部和三级以上工人,举办了各种短期脱产训练班,系统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八年来,共培养出工农出身的初、中级技术人员一百三十四人,基本上满足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今年又举办了全日制大学,抽调了二十六名优秀干部和四级以上技工进行脱产重点培养。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统一学习理论和文化的同时,根据“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又按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专业,举办了工长、绘图、护士、经济计划、会计、统计、调度、记录等各种短期业务学习训练班。他们以本行业工作为主,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文件和指示,各地的先进经验,采取边学、边用、边提高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改进企业管理,推动当前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工长训练班在未办以前,因为大部分人文化低,不懂得生产管理知识,工作展不开,思想很苦恼。1956年经过十个月的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水平。几年来,全厂就培养了各种业务干部一百八十八名。在短期业余训练的基础上,还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选送了二百零二个干部和优秀工人,到各高等学校、中技学校进行长期培养深造。另外,还采取闻风拜师,千里取经,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提高干部的业务、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派出到外地学习的有四百四十四人,到全国各地参观访问的有四千九百多人次。请各高等学校、技术学校、兄弟厂矿来厂讲授政治理论、科学技术课程,交流先进经验的有二、三十次。通过取经学习,扩大了干部的视野,学到了丰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业务知识,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