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严格精选原料 狠抓炉前操作 加强设备维修 松庄铁厂连续十五个月优质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1
第3版()
专栏:

  严格精选原料 狠抓炉前操作 加强设备维修
  松庄铁厂连续十五个月优质高产
本报太原20日电 山西省太原松庄炼铁厂已经连续十五个月保持了优质、高产、低消耗全面跃进的红旗。
这个厂在去年5月到12月,因为优质、高产、低消耗,曾经获得冶金工业部的嘉奖。今年前八个月,这个厂除继续保持了生铁质量全部合格以外,产量也有了迅猛的增长。高炉利用系数一直保持在二吨左右,比去年提高近一倍。每炼一吨铁所消耗的焦炭,比去年降低了二百多公斤。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这个厂全面总结了连续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经验,各班、组和个人纷纷提出增产节约的指标和保证措施,开展了热火朝天的“三保”(保质、保量、保安全)、日日超、全面红的劳动竞赛,全厂9月上旬的生铁产量又比8月同期提高了一倍。
这个厂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办起来,经过“五定”(定点、定人、定领导、定设备、定产量),由“小土群”钢铁企业逐步过渡到“小洋群”钢铁企业的。这个厂的领导方面,从1959年5月建起第一座十五立方米小高炉那一天起,就提出了“要用最少的矿石和焦炭,炼出最好的生铁;炼一炉要合格一炉”的口号。
全厂职工为了实现炼铁高产优质,开展了抓原料、抓炉前操作、抓设备维护的连环竞赛。他们抓原料的特点是从头抓起。在采矿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矿石分级管理、水洗矿粉、焙烧矿石等有效措施。为了从原料中把硫消灭到最低限度,使高炉吃上精料,采矿工人和高炉原料工人开展了“三不下山”和“四不入炉”的攻原料关的对手赛。“三不下山”是:矿石品位不够不下山;土、石杂质不下山;粉末不下山。这样不仅提高了矿石品位,而且节约了运输力量。“四不入炉”是:分量不足不入炉;粒度不匀不入炉;品位不够不入炉;不分级、过磅不入炉。原料工王世华经过十几次试验,创造成功了“平地烧结法”,用简便的办法提高了矿石含铁品位,降低了氧化成分,保证了高炉吃精料。
在抓炉前操作方面,这个厂贯彻了精料、大风、高温和高冶炼强度的操作方针。为了保证高炉持续高产,他们还以风、水、电设备为中心,加强了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全厂原料粉碎、上料、运输等所有设备,都由专人分台包干负责维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