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我们在逐渐掌握庄稼生长的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1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我们在逐渐掌握庄稼生长的规律
  陕西长安县细柳公社新村管理区青年试验农场学习组
我们细柳公社新村管理区青年试验农场共三十五名青年,从1959年3月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著作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1958年公社党委交给我们一项任务:大搞科学试验,为农业生产树立旗帜。党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感到很光荣。当时我们种了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地翻得很深,肥也上得很多。我们以为这块小麦一定能高产。头一年冬天,麦苗长得很壮实。但是第二年春天,刚一过了返青关,就有些畸形发展,麦叶疯长一尺多长。一场风雨,麦苗倒伏了一地。我们很苦恼,有些青年怀疑起来:“深翻地、多施肥究竟对不对?”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社党委刘书记来了,他鼓励我们说:失败了不要灰心,搞试验本身就是含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并且指示我们学习《实践论》,帮助我们想办法积极挽救。党的支持给了我们力量。第二天就开始学习《实践论》。毛主席在《实践论》里告诉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的话,句句说在我们的心上,大家又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对!我们搞试验田,就是要摸小麦高产的规律。”有的说:“就是失败了也不能灰心,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何况我们现在还没有失败!”越讨论劲越大,大家一致决定,要从暂时的失败中找教训,变失败为成功。接着就转入了提措施想办法。有的提出分行培土,有的提出剪叶,有的提出搭架等等。有虚有实,讨论得非常热烈。
第二天天还下着大雨,但是我们谁也不愿意坐在屋里怨天尤人,就冒雨给小麦“治病”。经过我们几个月的细心抚育,终于获得了高产,亩产小麦一千一百七十三斤,高出当地产量四倍多,得到省、市、县和公社各级党、团组织的奖励。同时,我们也从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以后,大家普遍要求组织起来学习毛主席著作,于是,我们三十五人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建立了学习制度。我们的学习办法是:以五个高小毕业的同志为核心成立了领导小组,他们先学习一步,然后,结合实际问题给大家讲解。我们就一直坚持学习,没有间断。一年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介绍一个合作社》等二十多篇文章,大家越学兴趣越大。
我们这一伙青年,干劲都很大,但是过去念的书很少,只是跟着老年人学习了一些种庄稼的土技术,对于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搞科学试验,大家见也没见过,因而一方面感到这事确实新鲜,另一方面又有些胆怯,没有信心。有的说:“种庄稼是个粗活,研究不出来什么东西。”有的说:“咱们是老粗,出力气可以,搞科学研究还没见过。”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以后,首先使我们懂得了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个基本道理。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毛主席还告诉我们,矛盾的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懂可以变为懂,不知可以变为知,知之不多可以变为知之甚多。这些道理对我们启发很大,使我们树立起了搞科学试验的信心。大家都说:“毛主席说的真好!我们整天和庄稼打交道,我们就能摸着它的脾气(即规律性)!”在搞小麦品种试验中,有些青年嫌搞试验太麻烦,说:“碧蚂一号已经很好了,为啥要自找麻烦?”我们就按照毛主席教给的道理给大家讲解,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跟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品种也是这样,现在好的品种,过一、二年,可能就再不是好品种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培育更好的新品种,促进农业的发展。这样讲解讨论以后,大家认识了搞品种试验的重要,都积极参加选种和杂交试验,并从外地找回了良种。去年,光小麦我们就搞了二百一十六种新品种,有三十多种已经推广。
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任何事物的矛盾又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些话使我们深深感到,作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农民,不仅要有冲天的干劲,而且要有掌握庄稼生长和发展规律的能力,根据庄稼不同的生长规律,进行不同的管理,使庄稼及时地吸收到需要的营养,很快地发育。如同是棉花,岱字十五号株形大,和平棉株形小,这就要在不同的品种上采取不同的密植方法;和平棉因株形小、节短,本身储备营养少,施肥次数可多些,每次施肥量可少些;而岱字十五号棉因株形大,储备营养量也大,施肥次数可少些,每次可多施些;其它措施也要有所不同。田间管理工作还要看到土地情况的不同,像我们村南水位低,地面干燥,村北水位高,土壤经常湿润,地区不同,也就要给以不同的对待。过去我们不懂得这些道理,就吃了亏,如在1958年棉田管理中,没有掌握不同棉花品种的特点,对和平棉和岱字十五号棉的施肥和灌水都是同一对待,结果使和平棉落蕾率达到40%,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学了《矛盾论》,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后,我们也就懂得了看种、看时、看地力进行播种的道理,看天、看地、看品种进行田间管理的道理。这样,我们就能切实地合理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
这一年多来,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开展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各种作物的规律方面,取得了成绩。在品种试验、如何减少棉花脱铃,以及小麦合理密植、深翻程度、施肥成分等方面,都摸到一些规律。建立了各种试验田、卫星田、丰产方、品种试验基地,成立了技术研究组,建立了作物档案制度。1959年除了三亩六分小麦亩产一千一百七十三斤外,还有十亩亩产五百九十六斤;二亩多玉米亩产一千一百一十七斤;一亩棉花亩产皮棉六百二十多斤,十四亩亩产一百五十七斤多。所有这些,对整个公社的生产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越学越感觉到非学不可。虽然我们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学一点用一点,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很大。今后要继续努力,让学习进一步推动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