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2
第1版()
专栏:社论

  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我们才能更快地增加农产品的总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以黑龙江省的事实为例,1959年,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的国营赵光农场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四万多斤,商品率达75%。部分使用机器生产的拜泉县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一万多斤,商品率占50%以上;而主要使用旧式农具的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只能生产粮食三几千斤,商品率只占40%。这就有力地说明,只有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就能按照更高的标准解决水利、肥源、土壤改良等问题,就能在全部耕地上更全面地实行精耕细作,就能使各项生产抢上季节不违农时,就能更大规模地开垦荒地和扩大复种面积,就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多种经营。而做到了这一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就会大幅度地增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社办工业就会更顺利地向前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就可以用较少的劳动力生产出比现在多得多的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进一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是逐年向前发展的,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发展的速度更加加快了。两年来,农业用的拖拉机、排灌动力机械、耕作机械有了显著的增加,农村小型发电站和水力站正在各地大量兴办。去年冬季以来,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建立了一百一十个农业机械试验基点。农业机械化重点地区之一的黑龙江省,机耕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已有三十个县基本上实现了粮米加工、饲料粉碎、炊事等作业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由于农村工具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地方已有不少作业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这些都是很大的成绩。我们要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鼓足干劲,切切实实,有计划有步骤地争取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给全国人民提出的农业机械化的光荣任务。
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许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利得多的条件。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健全的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胜利发展,我们的工业已经有可能用更多的装备来武装农业。今年仅仅国家拨给农业机械工业方面使用的钢材就有一百一十万吨,比去年增加一倍。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以后,各级党委对于农业的领导已经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已经形成群众性运动。只要我们充分地运用许多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领导,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一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胜利前进。
为了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各个地区应当根据党中央所规定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方针,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要切实地定出逐年提高机耕面积、机械排灌面积以及其他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指标。田间作业是农业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它占用劳动力也最多,实施机械化也最复杂,应当列为机械化的重点。同时,对有些非田间作业,如脱粒、粮谷加工、饲料加工、公共食堂炊事工具等等也应重视,因为这些方面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比较容易,所需要的资金不多,技术也容易掌握,尽快实现这些作业的技术改造,可以腾出大量的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这是就一般农业地区来说的,至于牧区、渔区、林区以及某些特产集中(如养蚕、茶叶生产、果树栽培等)的地区,当然也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规定实施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重点和具体步骤。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运动是一个全民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农业机械试验研究和制造的专业队伍,一方面是千百万农民直接参加的工具改革运动的群众队伍。农业机械化能否加速实现,主要取决于这两方面的群众运动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两者的密切结合。因此,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坚决批判那种“重洋轻土”的错误思想,必须防止因为要实行机械化就不关心发展牲畜的思想。一方面,国家工业要生产更多的农业机械来供应农村,另方面,也要大搞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积极推广改良工具和半机械化工具,用以代替旧式工具。这几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党中央提出的这个正确的方针,坚持了洋土并举、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的正确方针,我们才创制成功了不少符合我国特点和精耕细作要求的新式农业机械。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和制造工作的同时,更深入地发展工具改革运动。在这个运动中,特别要首先抓住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工具和主要作业工具进行系列化的改革。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地积累经验,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全国一切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先进地区,特别应当做好工作,在这方面担负起出经验、出技术的光荣任务。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武装农业的过程。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工业的广泛支援,就没有农业机械化。为了充分发挥工业武装农业的巨大作用,首先要加强国家农业机械制造工业部门。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工厂是武装农业的骨干力量,它们的任务是生产更多的适合我国耕作需要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我国地区辽阔,耕作条件复杂,需要的农业机械多种多样,少数大型农业机械工厂的产品不可能满足各地的需要。因此,必须切实贯彻执行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同时并举、大中小型同时并举的方针。省、市、自治区和专区、县都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安排和发展自己地区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业。目前,在农业机械生产当中,应当注意保证机器的质量。主机和配件必须成套,零件必须备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造出一台、用上一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在农业机械生产中,还要注意节约材料和机器的综合利用的问题,力求用较少的钢铁材料造出更多的机具,力求一台机器顶几台机器用。
为了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应当在农业机械下乡的同时,积极建立和健全农村中的农业机械修配网。因为只有在农村有了修配能力的条件下,国家供应到农村中的大量农业机械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县和人民公社必须在国家工业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农业机械修配工业和为农业机械服务的原材料工业。有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机械修配网,就可以逐步做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
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不只是工业部门的责任,也是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责任,全国工业、交通、财政、贸易、金融、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部门,都应当经常关心农业,通过自己的业务,积极主动地为农业的技术改造服务。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培养技术力量的任务更加重要了。各个地区和人民公社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大量培养技术骨干和熟练的农业机械操作手。在这方面,工业部门、教育部门和科学部门同样应当大力给予帮助。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伟大的、深刻的技术革命,是我们这一代的一个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全国人民应当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旗帜,把一往无前的革命气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克勤克俭,为加速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