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亦工亦农和加强第一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2
第3版()
专栏:

  亦工亦农和加强第一线
  程浦
新华公社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面整顿公社工业,从工业系统中调出六百五十多人加强农业战线,占公社工业劳动力的51%。同时,社办工业由于进一步改善劳动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实现了减人又增产。
公社化以后,我国农村中出现了第一批亦工亦农的新型劳动者,实在是一件大喜事。一两年前,他们适应当时的需要,从农业岗位上转到工业岗位上,为开创公社工业付出辛勤的劳动。现在,他们在革新技术,提高工效的基础上,节省出一部分人投入农业生产,成为增强农业战线的生力军。如果每个农村公社都像新华公社那样,从社办工业中调出六百多人参加农业生产,全国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精壮劳力加强农业战线,这对争取今年农业生产的胜利,对于争取明年更大的丰收,必将发生极大的作用。
培养一批亦工亦农的劳动者,是合理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一个好方法。按照亦工亦农的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会有一些人,有时务农,有时做工。农业生产有强烈的季节性,田间劳动有忙、闲之分,公社中多数工业、副业有旺季、淡季之别。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公社的农业和工业之间、农业和林牧副渔各业之间的劳力分配,必须机动灵活;但是,首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亦工亦农,可以克服工农业间劳动力忙闲不均的现象,对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有好处。
灵活调剂劳力,不仅应该行于农业和工业之间,而且应当行于公社的一切劳动部门之间。林、牧、副、渔各业,也应该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首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兼顾各业的发展,他们在一定时期,也是亦林亦农、亦牧亦农、亦副亦农、亦渔亦农。这是公社这个无所不包的社会组织在运用社会劳动力方面显示的极大优越性。这样做,并不违背劳动分工的原则。因为亦工亦农、亦林亦农,……并不排斥专业,他们在农闲的时候主要是搞自己的专业,如果合理使用,注意培养,就可以成为一技多能的“多面手”。社办工业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有一批懂得农业生产知识的人在一定季节参加社办工业生产,可以促进社办工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反过来,随着农业技术改造的发展,农业和工业的距离逐渐缩小,有一批懂得工业技术的人在农忙季节参加农业生产,有利于新工具的创制和农业机械的修理。
为了贯彻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不论社办工业,或是林、牧、副、渔各业,都应当以农业为中心,围绕农业安排自己的工作。哪些必须维持常年生产,哪些必须跟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农闲大办,农忙少办,特忙不办,都要合理安排,尽量抽调更多的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