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和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2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和生产
  江西上饶市皂头人民公社青年农民 陈培贵
三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先后反复阅读过《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毛泽东思想提高了我的政治思想觉悟,指导了我的实际行动,使我在工作上战胜了各种困难。我亲身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我为什么发愤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呢?开始也是形势所逼。1955年冬正值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时候,我被选为生产小队长。我受到群众的信任非常高兴,工作上满腔热情,废寝忘食。但由于我只知道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懂得怎样更好地去完成任务,工作方法生硬,态度粗暴,遇有不听话发牢骚的人,我就对他们批判、斗争,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在整风的时候,群众写大字报批评道:
陈培贵方法差,开口批评闭口骂;是非界线分不清,怎能叫人干劲大。
大字报贴在墙上,痛在我的心里。当时我想:我这样热心地工作,群众还要批评我,这是群众思想太落后了。于是我就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党支部书记及时教育我说:“工作搞不好,不能光怪群众落后,要检查自己的工作方法。”并告诉我要搞好工作,就要好好学毛主席著作。那次谈话,对我有极大启发。
从1958年春开始,我就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订出了具体的学习计划,采取由浅入深,学理论与学文化相结合的办法。就这样依靠党的亲切教导,依靠群众帮助和自己的决心,根据学习和生产两不误的原则,见缝插针,坚持学习,从不间断。
学习了理论,确能作好工作,这方面的体会很多,我只谈以下两件事。
过去我总把开会当作领导工作的唯一方法,任务越紧,开的会便越多。会上只有我讲的,没有别人讲的,一开就到深夜。所以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之后,认真贯彻了毛主席说的要劳逸结合的指示,就不再开这么多的会议了。譬如在田头休息的时候,我就把明天要完成的任务提出来让大家议论,这时我就少说话,多听大家自由地议论,听了大家的议论,我心中便有了底。到了晚上记工分的时候,把大家议论的问题归纳一下,该决定的问题提出来后,很快地便决定下来。然后就督促大家去很好地休息。效果很灵验,大家休息得好,生产任务也完成得又快又好。当时就提前七天完成了夏收夏种任务。
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我又知道了要想做好工作就要作调查研究,看问题要全面。于是我就分析了我们这个穷队的情况,弄清为什么别人说这个队“落后”,原来:第一是因为它穷,有的社员还欠了一些债,一些思想真正落后的人怕和他们搞到一块,被沾了光;第二是因为生活比较困难,手头紧,加上领导上没有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便总想出去找几个活钱来用,于是想搞副业生产。我一到这个小队,就同他们在一起讨论,慢慢地大家把穷、喜欢搞副业、自私自利等情况都摆出来了,还互相开展了批评。有一次谈到穷的时候,我就把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讲的道理讲给大家听,告诉他们毛主席说穷也有好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把坏事变成好事;起决定因素的是人,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要光顾个人搞副业,就可由穷变富。谈到自私自利问题时,就将毛主席《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道理讲给大家听,说明遇事不要先替自己打算,要毫不自私自利,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然后大家找穷的原因,大家认为主要是田地不好。我又以毛主席《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的精神,说明要以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来打生产仗,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在武器而在人,决定穷富的不在田地的好坏,而在人,世界上只有懒人,没有懒田,别人把我们看成落后,自己则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在改变低产田的时候,我又和大家一起运用了《矛盾论》的原理分析各种肥料的性能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做到合理施肥。早稻丰收后,又以不断革命论的道理,鼓起大家的干劲,争取晚稻大丰收。一年的功夫,就变穷队为富队了,亩产由单季二百多斤提高到双季九百多斤。
由此我就深深体会到,学习毛主席著作,运用毛泽东思想到实践中去,就能更好地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