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细致地安排群众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3
第1版()
专栏:社论

  细致地安排群众生活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群众运动,已经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两三年来的跃进经验告诉我们:群众的劳动热情越高,各级领导干部越要关心群众的生活,以便调动广大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的更大发展。湖南衡山县大浦公社白沙洲大队第七生产队乐园食堂和本报8 月28日发表的广东翁源县江尾公社梁屋小队梁屋食堂发展家底生产、安排好社员的生活、推进全区生产的新闻,再一次极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两个地方的干部,一面以主要力量领导农业生产,一面细致地安排食堂的家底生产,把食堂办得很好,使群众生活无牵无挂,干劲越来越大,生产越来越发展。乐园食堂的家底生产搞得好,保证每人每天有足够的新鲜蔬菜吃,还储存了八千多斤干菜;他们出卖了部分副食品,收入一千五百多元,用作买油盐钱,并添置了一套炊具。由于生活的改善,社员劳动积极性很高,四十八个劳动力天天满勤,其中四十二个达到“五好”社员的标准。梁屋小队1957年还是个缺粮队,全年稻谷产量只有六万多斤,由国家供应口粮一万多斤;1958年达到粮食自给有余;1959年卖给国家余粮五万多斤;今年将要卖出更多的余粮。这当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们的生活安排得好,社员干劲很高。白沙洲第七生产队和梁屋小队干部这种在领导生产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安排群众生活的经验,值得全体农村工作人员学习。
好好安排群众生活,首先要办好公共食堂。要办好公共食堂,首先要搞好食堂的家底生产。农民参加公共食堂以后,除了粮食由公社统一分配外,各种副食品主要的都要依靠食堂自己生产。为此,食堂必须有自己的菜地,按时按节种植蔬菜,种粗菜也种细菜,有吃的还要有储存的,保证社员一年四季有菜吃。食堂还必须养猪、养鱼,养鸡、鹅、鸭,种植油料。梁屋食堂和乐园食堂的条件并不特别优越,梁屋小队原来有四成土地是缺水的“望天田”,产量很低,粮食不够吃,高级社时有70%的社员是超支户。乐园食堂在今年春季连油盐钱都要月月借支。国家和公社对这两个食堂也没有任何特殊照顾。他们所以办得好,主要由于干部对搞好食堂家底生产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当然,有了全面发展的家底生产,只是有了办好食堂的物质基础,有了办好食堂的可能性,要想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把一切有利条件充分运用起来。例如梁屋食堂在建立了发达的家底生产的基础上,又实行了一套细致的食堂管理制度。他们在伙食管理上,坚持执行了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计划用粮制度;实行简便的预订饭制度;饭菜经常变换花样;根据当地习惯,逢年过节对社员加以特别照顾。在财务账目方面,他们实行了民主管理,做到日清月结,账目清楚,账单上墙,人人有底,乐意舒心。他们努力把食堂办成了社员的温暖大家庭,社员因此更加热爱食堂、热爱集体。
发展食堂家底生产,需要占用一些土地、肥料和劳力,这和大集体生产之间是有一些矛盾的。但是,只要向干部讲通道理,加强领导,合理安排,矛盾不但可以解决,两方面还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乐园食堂原来的家底生产没有搞好,主要因为有些干部怕发展家底生产会影响大集体生产,怕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今年3月间,大队总支书记下到这个食堂,发现了这种情况,立即召开全体队、组干部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通过对比算账的方法,统一了干部的思想认识。接着派干部到食堂帮助组织家底生产领导小组。他们规定:除原有菜地外,尽可能利用开荒和空隙地种植蔬菜和饲料;家肥的80%交大队用,20%留食堂用;劳力尽量利用社员的业余时间和辅助劳力。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干部思想中的矛盾,这个食堂的家底生产很快由几只猪、几只鸡发展到三十头猪、几百只家禽、三十多亩菜地,还养了一千多尾鱼。由于家禽家畜的发展,积的肥料食堂用不完,每月还供给生产队四、五十担,大大促进了大集体的生产。
社员在人民公社中,过着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他们的基本要求得到了满足。对于不同社员的一些不同的合理要求,也应当尽可能地加以主动的照顾。梁屋小队的经济工作就是这样作的。社员作鞋用麻,他们想到了;有些人要吸烟,他们想到了;孕妇要吃姜,他们也想到了;社员家里来客要吃饭,老人小孩、产妇、病人要吃不同一些的饭,他们也想到了。这些事情费力不多,对社员却很重要、很方便,应该以体贴入微的精神,一件一件都想到,而且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根据各公社的具体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深入基层,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是领导好生产的决定性条件,同样是安排好生活的决定性条件。农民由一家一户的小锅小灶到公共食堂的大锅大灶,这在生活方式上是一个极大的变化;对于群众生活的管家人——农村干部来说,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安排好社员生活,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做到会做,这里要有一个深入实际熟悉情况的过程,因此,必须深入下去,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全面地安排社员的生活,真正把食堂办好。广东惠阳县梁化公社齐眉塘大队的八个公共食堂,在今年5月以前,青菜很少,也没有杂粮调剂伙食,饭菜花样不多。当时大队干部大部分在队部吃饭,对群众吃的好坏没有切身感受,对食堂问题不摸底;部分干部对安排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虽在食堂吃饭,对食堂里的问题和群众意见也不够注意;个别食堂受到坏分子的破坏,办得更差。后来全体干部都深入下去,坚持和群众“四同”,并建立了以干部和贫农、下中农为核心的伙食管理委员会,干部带头种菜打柴,发展家底生产,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各个食堂都种了菜,养了猪、鸡、鸭,从7月份开始,大部食堂就做到了每人每天有一两斤蔬菜,有些食堂还因陋就简地改善和扩大了饭厅,社员都很满意。
安排群众生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发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一方面又要热情地关怀群众的生活,尽可能地好好安排群众生活。这就需要我们的作风必须愈来愈深入,工作必须愈做愈细致,像在领导生产上已经做的那样,进一步细致地安排好社员的生活,鼓起群众更大的革命干劲,全力投入大办粮食、大办农业的增产节约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