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提高晚茬麦的播种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3
第2版()
专栏:

  提高晚茬麦的播种质量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
种植冬麦,各地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播种期,掌握适期播种,可以提高单产。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所有麦田都集中在最适宜的几天里播完。河北省麦田面积较大,历年都有一些晚茬麦,一般约占全部麦田的四分之一左右,估计今年晚茬麦的比重将增加到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晚茬麦产量高低,对明年小麦总产量影响很大;总结并提高晚茬麦的增产技术,对全省小麦增产有着重要意义。
河北农民对种晚茬麦积有丰富的经验,农谚说:“参不落,地不冻,有水有肥就能种。”晚茬麦丰产事例也很多。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种植的二十一点七亩白菜茬麦,去年11月25日播种,平均亩产六百零四斤;柏各庄农场农科所种植的三十亩稻茬麦,去年11月15日播种,平均亩产五百三十一斤;新乐东长寿公社吴家庄生产队,甘薯茬小麦一般亩产四百四十斤,棉花茬小麦一般亩产三百八十斤,白菜、萝卜、花生等茬的小麦一般亩产四百二十斤。
晚茬麦的两个特点
晚茬麦的前茬作物生长期长,成熟晚,因此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土壤的养分水分不足:晚茬麦田的土壤,因前茬生长期长,收获晚,地力消耗较大;腾地迟,不得不抢耕抢种,无休闲晒茬时间,地力得不到恢复与补充,因此地力较弱,尤其是速效养分比留麦地或早收早耕的早茬地显著减少。对土壤含水率也有影响,一般是前茬收获越晚,消耗的土壤水分越多,土壤含水率越低。
针对以上特点,种晚茬麦必须首先争取早收早腾地,加强整地施肥,尽可能大耕大串,多施基肥,施优质肥,灌足底水,确保墒情,以弥补土壤养分水分的不足。
2、对小麦生育的影响:由于前茬腾地迟,小麦播的晚,因此麦苗的生长发育与适期播种的有许多不同,主要特点是小、弱、缺、晚。但晚茬麦也有早茬麦所不及的很多丰产特性,如:苗期天气已冷,病虫害少;前期生育迟缓,后期一般不会旺长倒伏,可以用大水大肥促其生长发育;分蘖晚,分蘖不致过多,有效分蘖率高,只要能保证基本苗足,可以满足丰产的穗数要求;因总茎数少,荫蔽不大,通风良好,光照较足,所以一般植株矮,而茎秆粗。因此,只要加强晚茬麦的肥水管理,就可把养分集中供应有效穗,可以得到穗大、粒多、粒重,而获得高产。据安国县伍仁桥“天下第一田”的资料,晚播的小麦分蘖虽只七十万,但结穗五十二万二千,成穗率高,不倒伏,因此每穗粒数较早播的多八粒,千粒重高五点七克,产量与适期播种的不相上下。
种好晚茬麦的措施
总结各地种晚茬麦的经验,要想实现增产,必须抓住三大关键:一是抢时间,早收秋,早腾茬,早整地,力争早播种。二是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加大播种量,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出苗率,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实现苗全苗壮。三是克服对晚麦弱苗不重视的思想,加强田间管理。现在把各项措施分述如下:
一、前茬早收获、早腾茬、早整地,力争早播。
(1)整地好坏,关系着播种质量和出苗的快慢、多少、齐缺,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和将来的产量。晚播小麦的出苗率一般较低,而晚茬麦田没有休闲晒茬的时间,一般都板结发阴、坷垃多,这又不利于种子发芽。如不精细整地,播下的种子深浅不易一致,下籽不易均匀,出苗率将更受影响。土地耕好整细要时间,播种期又要求提前,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前作早收获、早腾茬,挤出整地的时间来。
河北省的几个主要晚茬作物是可以提早收获的。据石家庄气象台和石家庄农科所研究,甘薯田当地下五厘米处地温在摄氏十到十三度时薯块即停止生长。又据石家庄农科所作的收获期试验:10月20日以后,薯块产量即不再增加;而且甘薯在摄氏九度以下的温度时间过久,还会受冷害,不耐贮藏。按河北气象规律,在南部地区于10月上中旬,中北部地区在10月中旬即能开始收获,力争在10月20日以前收完,这样不但于甘薯产量影响不大,而对小麦则可挤出时间,细致整地,提前播种。棉花于第一次降枯霜后即停止生长。据石家庄气象台和石家庄农科所自1955至1959年五年的观测,第一次枯霜期最早之年在10月15日,最晚年份在10月20日,霜后可立即将白花及青桃分别收获,拔除棉秸整地。水稻田可提早停水,既可促进成熟,又可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便于早收、早耕、早种。总之,必须从生产全局着眼,把秋收和种麦作适当安排。即使把收获期缩短一、二天,把种麦期提早一、二天,对晚茬小麦的生长和增产都有很大帮助。
(2)为了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小麦种好,粒粒发芽,芽芽出土,整地要力争大耕大串,多耙细耙,耕串以前除尽残茬,作到地平、土碎、没有坷垃。为了争取时间,不误整地,如墒情不好,棉花和叶菜茬可在拔秸拔菜前浇水淹地,保证整地时土壤干湿适中,便利耕翻,利于播下的种子发芽出土,冬前能有一到二个分蘖。为了弥补晚茬土壤养分少、无晒茬时间,地力薄和冬前麦苗生长弱的缺陷,要多施基肥。晚茬麦播种出苗后地温已低,不能指望肥料在地里腐熟分解,因此要施用质量好的腐熟肥料或细肥。每亩用五到十斤硫酸铵随种子混合播下,作为种肥,效果更好。
(3)在早腾茬、早整地的基础上,力争早播种,力争冬前出苗分蘖,是晚茬麦争取丰收的根本保证。晚播小麦,有的在冬前种子只萌动,幼苗不出土;或幼苗虽在当年出土,但出土晚,苗小、苗弱,生长发育不旺,当年不分蘖或极少分蘖。据调查:邯郸、石家庄、保定、天津等地区迟至11月下旬播种,唐山地区迟至11月中旬播种,张家口、承德地区迟至10月下旬播种,当年就不能出苗。针对以上情况,各地应在早腾茬、早整地、整好地的基础上,抓紧时机提早播种。
(4)采用多种播种方法,力争提早完成种麦任务。为了适应晚茬特点,争取多种麦,早播种,群众根据茬口不同和腾地早晚,还创造了许多特殊的种麦方法:间作套作、犁刀麦、育苗移栽、水淹籽、“土里摀”等。前四种方法都可以抢时间早播种;“土里摀”在种麦任务大、地多、劳力少、腾地过晚,早播实在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具体方法如下:
在前茬行间间作套作:适用于菜茬(如白菜、萝卜、蔓菁等),最好选平作的,如是白菜茬,要先绑菜,让出行间来,既便于操作,又可以避免小麦出苗后因荫蔽茎叶黄弱。播前先在行间深串一遍,打耙细碎,再行播种,视前茬行距宽窄,在行间套种小麦二到三行,收菜后即成二密一稀或三密一稀的带状样式。这样播种不必过早,以在前茬收割时麦苗刚刚出土或到三叶期最为合适。过早容易造成幼苗黄弱,不利越冬;过晚冬前不能出苗或不能分蘖,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套播麦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
犁刀麦:也叫“犁沟麦”,适于含水量大,土质粘重,冬前不能整地的水脱地或水稻茬。在低洼地脱水晚或水稻收割后,不经整地,即用犁刀播种。优点是可以抢时间早播种;缺点是未经整地,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种子密集在犁沟内,深浅不一,出苗率低,播幅过窄。补救的办法是:土壤稍干墒情合适时即行压麦耙麦,以破除板结层,消除坷垃,同时耙麦可以松动播种沟,使麦苗健壮生长。
育苗移栽:小麦育苗移栽可以解决前茬腾地晚的矛盾。也可用这方法,为一般麦田补苗,消灭缺苗断垅。据任丘县农业试验站1959年资料,从“霜降”到第二年“惊蛰”都可移栽,越早栽的产量越高。育苗移栽虽然可以弥补小麦晚播减产的缺陷,但因为费工多,不便大面积推行。
水淹籽:石家庄地区群众为了抢时间、早播种,在晚茬地里常采用先播种后浇水的作法。具体作法是:前作收获后,马上耕地施肥,打耙细碎,不湮地就先播种,播后浇水,到干湿适合时,用耧挑背,耙平耙碎(群众叫回耙)以待出苗。这样比浇水整地后再播种可提早五天左右出苗。但应该注意,不是播期太晚,可以不用这种播种方法。因为在浇水以后如果遇雨,不等“回耙”麦苗出来了,就不能再回耙,结果会造成地表板硬、龟裂、不发苗。
“土里摀”:第一年土壤封冻前播种,第二年早春出土,这种种麦方法,有些地区群众称之为“土里摀”。这种方法最适于棉花、白菜等收获特别晚的茬口采用。河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1959年冬季曾用这种方法种麦二十一点七亩,获得平均亩产六百零四斤的产量。
二、提高播种质量,加大播种量,是提高出苗率,实现苗全苗壮的有力措施。晚茬麦播种晚,地温低,种籽发芽慢,出苗迟。种籽埋藏的时间越久,水分够而温度不足,就会有一部分种籽受土壤细菌的侵袭或自行霉烂而丧失发芽力,因此晚播的小麦一般都比早播种的发芽率要低。尤其是种“土里摀”小麦,当年播种,次年春季才出苗,种籽在土里需经三个月以上,丧失发芽力的可能性就更多,出苗率更低。因此,必须精选种籽,进行种籽处理,加大播种量,才能保证苗全苗壮。据在正定丰家庄公社胡村、永年临洺关公社及新乐李玉亭村等十七处调查资料统计,晚茬麦每亩播种量最少的二十五斤,最多的五十八斤,平均为三十一斤半。
为了提高晚茬麦的出苗率,除前述注意整地保墒外,还应该适当处理种籽促进出苗,增强发芽势。同时,晚茬麦由于出土晚,冬前生长发育弱,植株组织柔嫩,体内糖分积累的少,耐寒抗灾力差,必须采取冬季盖粪,适浇冻水,冬春压麦的保护措施,使麦苗安全越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