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为了多炼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4
第2版()
专栏:云南通讯

  为了多炼焦
  金富 文和
几天来,在党支部办公室里很难看到支部书记李盛丰的影子。他在窑边、在宿舍里串来串去,和工人共同商讨怎样利用煤泥增产焦炭。
一平浪炼焦厂担负着供应昆明钢铁公司焦炭的任务。怎样供给昆钢更多的“粮草”,保证它的生产更大幅度增长呢?党支部仔细研究了这个问题,最后集中了群众的意见,决定建平窑,利用煤泥来炼焦,并且提出了“攻煤泥,建平窑,每人增产两吨焦”的号召。
办法是不错,原料也有,劳动力也不成问题。但是,用煤泥炼焦是件新鲜事,能不能成功?有人在思想上还打着个问号。他们担心煤泥不能发火。
李盛丰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定用煤泥炼焦可以成功。他便决定马上建一座试验窑,以便用事实来打破煤泥不能炼焦的疑虑。
东方刚刚发白,李盛丰和党支部办公室的干部姜启贵、工会主席李文,便挑着箩筐,带着锄头、铁铲,在洗煤槽回水池旁边,动手修建试验窑了。
增产焦炭的强烈愿望,使李盛丰和他的伙伴们浑身是劲。李盛丰、姜启贵在挖窑坑,平场地,李文挑起箩筐,从箐沟里拣来了搭火路用的碎砖头。然后,三个人又忙着摆火路,运煤泥。时针指向十二点钟,平地窑已经建好了。这座窑宽一米五,长三米,安置了四排火路。按照装煤量计算,每次可以炼六吨多焦,他们三个人平均每人可以为国家增产两吨焦。
“这窑子修得对不对?火路安排得合理不合理?”为了使这座窑能够更有把握地把煤泥变成焦炭,李盛丰细心地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在老工人们的帮助下,平地窑很快就装好了大量煤泥。到日落时,窑里便燃起了熊熊烈火。顿时,浓烟袅袅上升,像云雾一样飞向半空。李盛丰眼看着烧得很旺的窑子,几天来悬在心上的一块石头落下来了。现在,他想的是:几百座平地窑将迅速修建起来,成千吨价值不大的煤泥将变成可贵的焦炭,全厂的焦炭产量将会猛然上升……。
厂里的广播站开始了第三次播音。广播员把党支部书记带头搞试验窑、投入“每人增产两吨焦”运动的消息,传播到炼焦厂的各个角落。
刹时间,四面八方的人群奔向试验窑。
“支部书记带头干起来了,咱们要赶快动手啊!”
“我原来还担心煤泥不会发火呢!这一回非大干一下不可!”
第二天,全厂职工都开始行动起来。炼焦工人、装窑工人、运输工人、勤务人员、管理干部,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在山坡上、公路旁拉煤,拣砖,挖坑,量地。人们在吃饭、走路的时候,都议论着各自的平地窑有多大,装了多少吨煤泥,什么时候出窑……。
几天之内,煤泥堆削去一大块。试验窑首先顺利地生产出第一批焦炭。接着,几十座、上百座的平地窑陆续出焦了。运焦的卡车沿着曲折的公路列队而下,一车车的焦炭被送往钢铁生产前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