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英帝国主义对缅甸的经济掠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17
第4版()
专栏:

  英帝国主义对缅甸的经济掠夺
李昂尼多夫 著
王知还 译
在过去三十年中,这个有着广大、差不多未染指过的天然富源的国家,简直是殖民资本的一座金山。虽然英国在缅甸的投资远不及在印度,甚至在邻邦马来亚那么多,但是利润却异常的庞大。
缅甸的大资本公司,于几年,甚至几个月之内赚回他们的投资原本,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譬如拿斯蒂尔兄弟公司来说吧,六年中就付出总值为原本百分之二百三十五的红利,另外还发行了百分之二百十二的资金股票,总共是百分之四百四十七的利润。英缅锡矿公司于营业开始五年之后,红利付息率是百分之一百三十。仅在一九三一到一九三五年期间,缅甸石油公司以红利及资金股票的形式,就给它的股份持有者赚了百分之一百十三的利润;而一九四七年的盈余是三倍于此。在南缅开采钨与锡矿藏的莫契矿产有限公司,从一九三六到一九四○年的五年中,付出红利总值达原本的百分之四百七十二点五,换言之,股份持有者每年所得相当于其原来的投资。
象这样的利润打破了甚至殖民地掠劫的记录。缅甸是英国公司的金矿,一个世界别国都被圈在栏外的储猎场。不用什么特别费用或技术工夫,他们从这个国家榨取了巨大的财额。因此,对缅甸的剥削成为英国头号独占资本家小圈子的特权。只有最有权势的伦敦“城”(City,英国独占资本家金融活动中心,相当于美国的华尔街)大亨们和他们的政治随从们,才能分享一杯羹。
基本上,整个缅甸直到今天还是五家公司的私有园地。他们彼此之间瓜分了缅甸的天然富源的大部,运输工具,贸易与金融。这些公司占有差不多全部的英国在缅甸的资本资财,总值五千万镑。他们控制着每一门工业的每一个大小工厂。缅甸的资本主义经济差不多全是这五个公司的财产。他们是那个国家一千七百万受压迫蹂躏的人民的真正主子。
在亚洲各地都有分行的伦敦斯蒂尔兄弟公司,控制着为缅甸税收主要来源的大米贸易。大米是绝大多数务农人民的常川食粮。缅甸是全世界输出大米最多的国家,它的稻田比印度的产量还要高出三分之一。论价值,大米差不多顶缅甸出口总数的一半。印度的穷人,就是主要依靠缅米为粮食。
由于对缅甸农民及印度劳动者残酷的商业剥削,斯蒂尔兄弟公司已成为英国赢利最大的公司之一。它在一九四三年疯狂的大米投机中也插了一手,那次事情的结果是孟加拉省的严重粮荒,几百万人的饿死。这个公司在缅甸还拥有棉纱厂,面粉厂,木材特权区和橡胶园。它的经理董事特依特爵士,缅甸商业部的主席,在缅甸上议院有非同小可的政治影响,是现在政府的幕后动力。
附属于伦敦商家华莱斯兄弟公司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掌握着出产世界上最多麻栗木的缅甸木材业。这种贵重产品出口货的三分之二是由孟缅贸易公司及斯蒂尔兄弟公司探制的。缅甸整个大片区域是在这个公司代理人的实际统治之下。
伊拉瓦底河是缅甸的大动脉,它把国土从北到南划分为二,大约有一千哩的地方可以通航。缅甸的大米和麻栗木差不多全部都从水上运输。甚至这条河也变成一家英国公司——伊拉瓦底轮船公司——的实际上的财产了。在战前它有六百只轮船,每年载运七百万旅客。伊拉瓦底轮船公司在上一世纪曾经直接参与征服缅甸,它的船只输送了派来征服本地居民的英军。公司还控制着海上与空中的航线。从一八六五年以来,伊拉瓦底轮船公司一直在用它的运输垄断权,有系统的,为着殖民者的利益,绞杀着缅甸的经济。
缅甸拥有非常丰富的锡、银、铅、锌、钨、铜和其他金属的矿藏。这些矿产资源差不多全部都被第四个英国公司——缅甸有限公司所占有。位于缅甸北部的波德温矿区所雇用的一万一千工人是半奴隶。而另一方面,缅甸有限公司在缅甸的金属独占,与在邻邦马来亚英国公司的特权,合起来就保证了英国在某些国际战略物资卡特尔中的领导地位。
缅甸的石油资源是属于最有势力的英国殖民地公司之一——缅甸石油公司的。六十年以前它就攫取了这门工业。从那时起,缅甸的石油产量增加了一百三十倍,而股份持有者的利润也以同样的比例升高了。缅甸石油公司是境内最大的公司,它在缅甸与印度雇用了四万五千工作人员,办公人员,和商业代理人。在印度,缅甸石油公司是和独占资本的塔塔家族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英国殖民地政权的忠实仆人,现在是尼赫鲁政府的支柱。缅甸的英国当局所采取的任何政治、经济、或军事措施,没有一件不是预先得到缅甸石油公司的批准的,而它的亲信代理人则散布在殖民地行政机构的每一部门。
这五个英国大公司,还不算他们较小的同盟者,主宰着缅甸;差不多有一世纪以来,把那个国家无防御的人民的膏血吸取殆尽。但站在这五家公司后面的是英国统治阶级的精萃,对于每一届英国政府他们的话就是法律。
控制孟缅贸易公司的华莱斯兄弟公司,与承担保守党财政开支的英国重工业巨子哥埃斯特家族有密切的连系。邱吉尔的前任张伯伦,就是这一系的一员。这一公司对于印度的英帝国主义机构也有着重大影响。一九一六至一九二一年任印度总督的千姆斯佛勋爵就是它的一员亲信。
缅甸石油公司是以亚细亚汽油公司为首的英国汽油独占资本的一部分。这两个公司共同控制着英伊(伊朗)石油公司,伊拉克石油公司,还有其他许多公司。占有缅甸石油的,也就是握中东于掌中、在世界各地指挥英国政策的同一英国大亨们。迪特丁爵士的继承人之一,缅甸石油公司董事兼英伊石油公司主席的佛锐瑟爵士,就是英国作战部的汽油顾问。
伊拉瓦底轮船公司是与哥埃斯特家族及首要英国造船公司有直接联系的。它的董事麦克雷爵士,从前是一个自由党议员,英联王国航业部主席。他父亲是航运部长。斯蒂尔兄弟公司代表着强大的英、印金融势力,而其影响绝没有因为印度得到了空洞的独立而减小。公司的主席——詹姆斯·密奇,也就是印度国家银行的首脑。
站在独占缅境矿物资源的缅甸有限公司后面的,是著名英国商人及政客的辛迪卡,它经营开采着在非、亚、澳、及拉丁美洲的几百矿产特权区的贵重金属。与缅甸有限公司有关的公司之一就是联邦有限公司,其主席就是以前邱吉尔的秘书布蕊肯,在英国政客中与邱吉尔的关系最密,战时在其内阁中任情报部长。其他在邱吉尔政府中任职的矿产大亨,还有莱则士爵士,哈莱奇爵士,和李特欧登。
对于这群英国头号财阀,缅甸是致富的常流之源。失去这块领域对于伦敦“城”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当日本侵略者从缅甸被驱逐出去的时候,英国发现自己正碰上这个国内的一个强大的群众运动,它要求从殖民地枷锁中得到完全解放,而在它的标帜下全体人民都团结了起来。于是英国独占资本家们决定要一套大花枪。他们论令工党政府将“自由”准给缅甸——而这不过是想借助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新殖民方法,来就时就地重新征服缅甸人民。
(编者注:此文是李昂尼多夫所写“英国工党帝国主义在缅甸之殖民地战略”一文的一部分,原文载于“新时代”一九四九年二月九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