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学生下厂劳动一年提高了思想学到了本领 在知识分子劳动化道路上迈了一大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6
第4版()
专栏: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学生下厂劳动一年提高了思想学到了本领
  在知识分子劳动化道路上迈了一大步
光荣啊,劳动!
伟大啊,共产党!
是党,
把劳动载入教育的史册;
是党,
指出了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方向!……
我们在劳动的熔炉里锻炼成长,
汗水洗去我们心灵上的污垢,
炉火把它炼得通红;
红色的心献给党,
我们永远前进在红专大道上!……
在清华大学里,劳动的赞歌,越唱越响亮。一群黝黑健壮的年青人,敲锣打鼓,兴高彩烈地来到校内综合机械厂的车间里,把一封封感谢信送给工人师傅。他们是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也是来和师傅告别的青年工人。
这批毕业生,是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铸工、制造、焊接、压力加工四个专业的学生,一共七十三人。1958年的春天,他们在大学学习了四年之后,又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到校内工厂参加了一年的生产劳动。最后一年,他们又作了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他们在大学的六年中,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以红带专,都学到了许多真正的本领。他们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较为熟练的生产技术,在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毕业时,他们是优秀的毕业生,又是技术工人。经过考工,全部达到三级到六级技术工人的水平。教师和老工人称赞他们是:“又红又专,能文能武,能说能干的好学生,好工人!”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代新人在成长!
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受到教育,逐步端正了对待劳动的态度
两年前学生们开始了真正的新工人的生活。开始时他们都是热烈地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劳动,有在劳动中锻炼和改造自己的愿望,但是对于要根本改造世界观,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却缺乏思想上的准备。时间一长,或是遇到了困难,旧思想就会暴露出来。因而劳动时讲条件,尽想找“技术活”干,不愿从事普通的体力劳动;认为它“简单”、“平凡”、
“重复”,因而劳动时漫不经心。结果出废品,出事故,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真正地当工人之后,生产本身要求他们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高度的责任心,一切必需从生产的整体出发。党组织向他们提出:“每一件细小的工作都是向劳动化迈进的步子,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砌一块砖……。”工人师傅也都以一个真正的工人的尺度严格地要求他们了。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受到教育,逐渐开始认真对待生产了。
可是,劳动一段时间,他们初步学到了一些生产技术之后,有的人又觉得:“技术学得差不多了,再这样干下去,就是简单的重复,太平凡,太乏味了!”正在这时,和他们一起到车间参加短期劳动的同学回去上课了。有的人思想波动起来,觉得长期劳动“吃亏”了。
经过这一时期的实践,他们开始感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是把劳动看做谋取个人名利的手段呢,还是要使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呢,还是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车间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忽然间,铁花四射,照得满屋通红。原来是一个炉子的出铁口出了毛病。在这紧急的时刻,有的学生怕烫了自己便避开了,工人师傅却奋不顾身地冒着铁花上去堵住了出铁口。事后工人师傅对学生说:“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眼看着炉子出了毛病,我们决不能不管。”这件事使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又一次,一个学生和工人师傅一起修理机器时,机器上有个活塞突然跳了出来,从这个学生的面前擦过,打在师傅的手上,把手指打坏了。可是,工人师傅却忍受自己的疼痛,第一句话就关怀地对那个学生说:“幸亏没有打在你的脸上。”工人师傅这种舍己为人、遇见危险首先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同志的高贵品质,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工人师傅就是自己的榜样。
大跃进的1958年的夏天,车间里正在紧张地赶制锅驼机,生产一批马上就运走一批,支援农业生产前线。多数学生正和工人师傅一起,废寝忘食,试验用球墨铸铁代钢制造锅驼机。就在他们日夜钻研提高铁水温度的时候,有一个研究生,和大家相反,却想利用集体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的一篇论文找什么实验数据,画什么“曲线”,偷偷地往铁水里乱加合金,结果使铁水温度急骤下降,一炉铁水全报废了。这种自私自利、不惜牺牲集体利益破坏生产的恶劣行为,引起大家的公愤。原来有的学生还认为这个研究生有“理论”,也参加了短期的劳动,有一点“实际的知识”,曾以他为自己的“榜样”。这件事发生后,使学生们大吃一惊。党组织发动大家展开了一场讨论,揭发和批判了由于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想而影响生产的事实,使他们看清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真面目,认识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是“死胡同”,决心“做师傅那样的人”;认识到原来有的人认为劳动一段时间“差不多”了,怕劳动时间长“吃亏”的思想不对头,深刻地感到不经过不懈的自觉的思想改造,和长期、反复的生产劳动锻炼,就不能彻底改造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就不能劳动化。
从此,学生们开始以一个真正的工人尺度来要求自己,更自觉地向工人师傅学习。开团小组会,也常请师傅参加,和工人在一个小组进行政治学习。在劳动过程中,党组织经常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插红旗,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改造自己。
任何一件不平凡的产品,都是由平凡的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工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炉火烧得很旺,李振标的心里热呼呼的,他全神贯注地望着炉膛,高兴地自言自语道:“炉子变活了,变得听话了。”
原来,几个月前他刚到车间时,就被分配烧退火炉,天长日久,他就觉得这活“简单”、“平凡”,整天把煤往炉膛里甩,谁不会干?老干这个有什么意思?他不能理解工人师傅为什么在炉前操作已经二十年了,还是那样有乐趣,每次操作时都是那样严肃、认真。他问起这位老工人:“师傅,你在炉前操作这么多年,只是重复这种平凡的劳动,难道不感到痛苦吗?”师傅很生气地回答:“解放前,资本家逼着我卖身画押,为他干活,挨打挨骂,受人剥削,生活都没有保证,确实感到很痛苦。解放后,我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劳动,怎么会感到痛苦呢?”,师傅还批评他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使他受到了极深刻的教育。由于对生产漫不经心,有一次烧炉的煤换了,他还是按老办法烧,结果把一炉急用的铸件烧坏了,给生产带来了损失。这是对“平凡”劳动的轻视所造成的。慢慢地李振标对炉子有了新的感情,整天不离炉边,一会儿看看炉膛火焰,一会儿又看看退火的铸件,好像着了迷似的。在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不断的认真钻研,后来他只要看看火焰就知道温度大致有多高,并且摸索出一套“炉膛分区烧火法”,使炉火烧得又旺、又匀、又省煤。这以后,他每当出灰时,看到煤没有浪费,零件退火恰到好处,就从内心里发出劳动创造的喜悦,再也不感到简单、乏味了。当调他离开炉子去做别的工作时,他恋恋不舍地说:“自己和炉子有点儿分不开了。”
在劳动中,他们逐渐地感到了体力劳动真是“平凡而又不平凡”。1958年“七一”前夕,为了向党的生日献礼,学生们用亲手生产出的零件、螺丝,试制出三台过去靠进口的新机床。试车时,只听一声:“合闸!”,这贯注了他们血汗的机器,好像有了血肉,懂得主人的心意,迅速地旋转起来。大家为自己在平凡劳动中的创造激动地欢呼:“成功了!”“成功了!”。过去,他们看到机器,首先想到它是工程师脑袋里想出来的,而不认为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在劳动中才亲身体会到:任何一件不平凡的产品,都是由平凡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工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他们称自己是一支劳动的“创业队”,他们和工人师傅一起,用双手把只有几十个工作人员的几个实验室建成了一个能容纳二千多人、包括七个车间的工厂。在这里,生产出几百台机床和锅驼机,源源运往工厂和农村。他们还生产了球墨铸铁铁轨。在这个工厂里,他们还参加了程序控制机床等尖端产品的试验和制造,学校许多重大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产品,都有他们的一份劳动,从而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一切”这一平凡而伟大的真理。正如他们说的:“精密机床不神妙,一钉一眼人制造,人间万物何所得,皆由劳动换得来。”
长期参加劳动后,学生们的毕业设计也更加符合实际。他们体会到:劳动是最宝贵的书本
学生们在劳动中认真地研读毛主席的著作。他们翻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反复地读着这一段话:“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经过一年的劳动之后,对毛主席的这些话就感到格外亲切。胡塞育,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过去,她看到舅父是个工人,每天下班回来总弄得“又脏又累”,她十分错误地想将来自己一定不当工人。现在,她当了工人,经过了劳动的磨炼,思想感情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车间里“又脏又黑”的铸件造型用砂,开始成了她喜爱的东西了。她说:“看见它就想抓一把,觉得它又温暖,又松软。”一个严寒的冬夜,胡塞育一觉醒来,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她立即想到车间里的砂子要上了冻,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生产。便一骨碌从热被窝里爬起来,跑到车间架起一捆草点火烤砂子。火越烧越旺,她看到砂子还是松软的,感到这就是愉快和幸福。
现在,他们为自己成为一个工人大学生感到自豪了。有的学生背着工具箱,到北京郊区、到千里外的山东农村去帮助农民维修他们生产出来的锅驼机时,有人问他们是大学生吗?他们响亮地回答,“我们是大学生,也是工人。”人们已经看不出他们是过去的“白面书生”的大学生模样了。一次,他们有几个人到外面一个工厂支援临时突击任务,干了许多天,那个工厂的工人还不知道他们是大学生,以为是兄弟厂来支援生产的“师傅”。临走时,当工人们得知他们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老工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可给咱们培养了工人阶级自己的大学生。”劳动正在变为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一个学生放假回到家中,在街上看到一个铁工厂里的工人在打铁,就跑进去,卷起袖子和工人一起扔大锤。他们对劳动有了新的感情。
毕业时,在毕业设计的答辩会上,教师们对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给予很好的评价,他们全部的毕业设计都达到优良的成绩。经过工人师傅的考工,他们还分别达到了三级到六级的技术工人的水平。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正在成长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仅能独立进行设计工作,而且能制造、安装直到生产,最后总结提高再写成论文。
一天,在他们的综合机械厂里,来了北京二十多个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他们进行的剃床、铣床、车床的精车剃齿表演,然后,又听了他们做的学术论文报告。原来,他们在毕业设计中,经过上百次的亲手生产试验,出色地完成了“精车剃齿刀的设计与计算”的设计,并应用于生产,解决了中小型机械制造厂以高效率加工高质量齿轮的关键问题,对齿轮刀具的技术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家一致称赞他们的毕业设计和学术论文报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当场就有许多人要了图纸资料,准备回去推广应用。
参加长期的生产劳动之后,使学生们的毕业设计更富有创造性和更加符合实际。他们在设计热风炉时,按照旧理论设计,制造时就需要复杂的加工和优质材料,但他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和工人师傅一起搞小高炉时的经验,大胆地采用了某些工程师认为“书本上没有过的”“不可靠”的新的方法,亲手设计并把它制造出来,使热风炉的关键的密封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他们体会到:劳动是最宝贵的书本,是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铁要在高温的熔炉里才能炼成钢,知识分子必须在体力劳动中锻炼,才能劳动化。”这是他们在劳动中的共同体会。他们说,在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上,虽然我们“像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但是我们决心昂首阔步地继续前进,立志终身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本报记者和通讯员采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