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6
第6版()
专栏: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新发展
  苏蓝
最近以来,西欧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继7月底阿登纳和戴高乐会谈以及8月初麦克米伦和阿登纳会谈之后,西欧各国政府之间又举行了许多次政府首脑或外长级的双边会谈。据报道,这样的会谈还将要继续进行。
这些频繁的双边会谈,是在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各国间力量对比不断改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有的表现为互相拉拢,有的表现为互相倾轧。尽管会谈的内容透露不多,但人们不难看出,西欧各国正在企图重新调整它们之间、它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展开相互斗争准备新的基础。
(一)
几次会谈和最近一系列的事实,充分地暴露了英、法、西德之间在争夺西欧霸权问题上的深刻矛盾。据透露,在戴高乐、阿登纳以及麦克米伦、阿登纳的会谈中,都讨论过“欧洲一体化”问题,欧洲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问题,镇压与分化殖民地独立运动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非洲问题),以及各国发展核武器问题(主要是西德国防军以核武器武装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牵涉到:谁将成为西欧的主人。
戴高乐主张共同市场六国成立一个“欧洲邦联”,在巴黎成立常设“政治秘书处”,并成立总理理事会和外长理事会。在就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后,由法国作为六国的发言人,从而建立美、英、法三国领导核心。这是法国组织“第三种力量”和争夺西欧政治领导权的又一次努力。法国一直把“共同市场”作为它登上西欧霸主地位的阶梯。在这一点上,法国深恐英国和“共同市场”接近,妨碍戴高乐争夺西欧霸权的野心。因此,法国对阿登纳—麦克米伦会谈深表不安。巴黎“世界报”就透露,戴高乐很了解,“在一个有英国参加的欧洲中,他便不能起他自认为有资格在大陆上要求起的优越作用”。目前,法国一再强调“德法和解”,尽力阻止英国打入欧洲大陆,正是最好不过地表明了法国的心情。但另一方面,西德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尤其是西德国防军加紧核武装的行动,也使法国深感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在法国的资产阶级中开始或隐或现地出现了这样一种愿望,即改善同英国的关系,来共同限制西德势力的发展。孟戴斯—弗朗斯在9月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有两个国家可以激励西方必要的复兴,只消它们团结在一起。它们就是英国和法国”。事实上,在“共同市场”内部,法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恰恰相反,两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分歧,愈来愈加明显了。例如,随着西德工业界对哈尔斯坦计划中加速“共同市场”步伐的反对,最近法国和西德之间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公开的争吵。西德“世界报”耽心地指出,这一危机的“公开爆发”,将使“欧洲整体化”陷于“僵局”。当然,两国垄断资本在“共同市场”内的关系,还不会决裂,但十分清楚的是,随着“共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经济集团已经出现了裂痕。
几次会谈的情况表明,英国力图打破自从“自由贸易区计划”失败之后在欧洲大陆所处的孤立处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英国对它的大陆盟国的政策,有时是拉法抑德,有时是拉德抑法,以便建立新的力量对比的平衡,提高英国在西欧事务中的地位。在控制西德的核武装方面,在防止西德向它们的殖民地扩张方面,英国和法国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英国对戴高乐独霸西欧的野心,表现了极大的不安。针对戴高乐的“政治秘书处”的主张,英国坚持自己的“欧洲关税同盟”方案,企图借此打入欧洲大陆,进而拆散“共同市场”。在西欧两个经济集团的问题上,英国同法国的立场长期以来是对立的。法国的态度,成为英国同“共同市场”达成协议的主要阻力。英国目前对西德表示“亲密”,正是利用“共同市场”内部矛盾,力图改变自己被孤立地位的新尝试。英国对法国成为“原子俱乐部”成员的要求也一直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不予支持。
这是英国政策的一个方面。由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仇恨,并为了打破法国和西德联合对付英国的局面,英国政策的另一方面是:支持西德军国主义的重新武装,支持西德在德国问题和西柏林问题上的冷战立场。最近,英国国防大臣沃金森和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磋商,准备两国合制导弹武器,使两国在军事上进一步勾结。据透露,在麦克米伦—阿登纳会谈中,英国支持西德在西柏林问题上的“不妥协态度”,换取英国在西欧经济中的“有利地位”。然而,英国对西德军事力量的膨胀是十分不安的。对于美国要以“北极星”导弹武装西德,把西德当作北大西洋集团的核心力量,英国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它同英国夺取西欧霸权的利益相冲突。英国所希望的是:西德的重新武装在英国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英国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当然,这种愿望是要落空的。
法国的“政治秘书处”计划和英国的“欧洲关税同盟”方案,又同西德的主张大相径庭。西德强调“整体化”,主张把“共同市场”、“煤钢联营”和“原子联营”合并为统一组织,成立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而在这个机构中,西德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成为事实上的“盟主”。西德的主张充分反映了西德垄断资本要求掌握西欧领导权的野心,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西欧问题的意见。人所共知,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扶植西德,在波恩政府同法国、英国会谈时,阿登纳常常成为美国在西欧的代言人。
西德目前由于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受着国际条约的某些约束,还处于二等国的地位。这同它在经济上的头等大国地位远不相称。西德竭力想冲破这些限制,推翻西欧目前的均势。波恩政府除了在经济上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在政治上提高自己的地位以外,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西德急于获得美国的“北极星”导弹,并力求拥有自己制造的核武器。就在麦克米伦到达波恩的同一天,西德政府发表的公报提出要使西德海军成为一支能发射核子武器的现代化部队。英国“每日快报”也透露,在英国、西德会谈时,“满怀忧虑的阿登纳力陈他坚持必须加强欧洲防务的种种理由”。西德很清楚,它的狂热的扩军活动,特别是努力获取核武器的活动,不会不引起英法的疑惧。为此,西德正在谨慎地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西德一方面强调巴黎—波恩轴心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经济力量支持法国的核军备计划,迫使法国在生产核武器上同它合作,并以答应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支持戴高乐来换取法国代表西德在德国问题和西柏林问题上发言,并竭力防止英法重新结成防德联盟,另一方面,波恩对戴高乐企图建立“三巨头”领导的作法,表示了公开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同英国“改善关系”。西德“世界报”曾意味深长地说:“现在要作的是弥补过去耽误了的东西。除了保持法德友谊外,不能影响同英国的联系,而是平等地建立它。”西德同英国的“接近”,表明波恩政府不愿意被“共同市场”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妨碍它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因而在“六国”、“七国”之间企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泰晤士报”在评英国、西德会谈时说:阿登纳表示愿意设法使英联邦对‘共同市场’的免税入口制继续下去;这一报道,为西德在西欧经济问题上的政策作了有力的注解。值得注意的是,西德不仅想吸收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以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扩张,同时阻止戴高乐夺取西欧政治霸权的计划,并且正打算以此为饵,诱使英国支持它的核武装计划。
从以上这种相互勾结又彼此倾轧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随着法国为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的努力,随着英国企图改变它在西欧被孤立的局面而积极展开活动,随着西德经济和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缓和了,而是继续加深了。会谈也好,其他的外交活动也好,只不过表明它们想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上拉拢一方,以打击另一方。因而,这不仅不会意味着它们之间的斗争的和缓,恰恰相反,这只能意味着新的、更激烈的斗争正在酝酿中。
(二)
从西方报刊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西欧国家加紧互相之间纵横捭阖的活动,除了争夺西欧霸权以外,同时也想趁美国在西欧的影响下降之际,通过重新组合西欧各国的力量来加强西欧国家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和发言权。阿登纳—戴高乐会谈和麦克米伦—阿登纳会谈,都说明了西欧国家——首先是英国和法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西欧国家对美国离心倾向的增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最近以来,亚、非、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世界和平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四国首脑会议被美国破坏以后,美帝国主义的和平假面具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又被彻底暴露。这样,便使得美国在帝国主义集团内的威信空前下降,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领导地位发生了新的动摇。西欧国家企图趁美国地位大为削弱的时机,抬高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身份。路透社就曾直言不讳:自从四国首脑会议失败以后,世界力量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改变,因此,会谈主要是“尽可能地对付和抵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弱点和
“美国对西方领导中的弱点”。此外,美国目前正忙于国内大选,无暇多顾西欧的事务,西欧国家也认为这是迫使美国退却的大好时机。
法国、西德会谈和英国、西德会谈,无疑地都牵涉到西欧国家同美国的关系问题。西德“总汇报”在评论英国、西德会谈时就指出:
“欧洲未来在世界政治中作用是波恩会谈的重要题目。”在会谈前后,西方报纸又纷纷透露,西欧国家主张加强“政治协商”,不仅仅为了向美国“要求更大的发言权”和“增加西欧在北大西洋的分量”,而且希图逐渐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开宣扬应由英、法、西德“领导”西欧。英国路透社记者厄尔早在宣布麦克米伦和阿登纳将要举行会谈时就写道,在目前期间,由于“美国在国外影响缩小”,“许多国家对欧洲(西欧)一体化问题正在采取一种新的看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开对美国表示不满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一个军事同盟几乎是不存在的,倒不如说是五角大楼控制政策的掩护。”法国“战斗报”则鼓吹“……为了防止美国出现的孤立主义,或者为了不把西方领导权让给美国,为了终于使非洲包括在西方势力范围之内,必须建立一个政治的欧洲。”戴高乐在这两次会谈前后,特别是在9月5日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一再强调他的修改北大西洋公约的主张。在刚果问题上,他还要求“建立负责西方战略的三大国指导机构”,这实质上是要限制美国在非洲的扩张,并削弱美国在西欧的地位。
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长期以来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法国一直在抗拒美国的军事控制,对于北大西洋集团的所谓“一体化”计划,戴高乐曾表示坚决反对。法国拒绝美国在法设立导弹基地,拒绝把法国战术空军合并到大西洋指挥系统中去,甚至要收回它在地中海的海军指挥权。英国则一面利用“英美联盟”的关系来争夺西欧霸权,一面又利用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的斗争。在政治上,英国凡是遇到美国侵略政策遭受挫败的时候,总是宣扬美国无能。特别是在美国破坏四国首脑会议之后,英国报纸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国在外交上的狼狈处境,极力奚落美国,并要求美英共同领导西方。在军事上,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要有“独立的威慑力量”,要由自己制造一部分导弹和核弹头。对于美国一手控制北大西洋集团的做法,英国也表示不满。就在麦克米伦刚刚从波恩回去不久,英国报界即掀起了一个倒北大西洋集团“盟军”总司令、美国将军诺斯塔德的运动。路透社有意地放出这样的空气: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一些国家代表团官员”中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人担任的重要职务太多了,如果说不是担任全部重要职务的话”。“每日电讯报”也叫喊“现在是有人对目前保卫西欧计划所包含的战略思想采取新的看法的时候了”。在经济上,英国则对美国支持“共同市场”的作法表示公开不满。
当然,对于西欧国家的这种“反叛”行为,美国是不会漠然视之的。最近以来,华盛顿在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上,花了不少心机。早在去年10月,美国参议院公布的关于对西欧政策的报告和艾奇逊在西德发表的关于北大西洋集团“十年计划”,都强调美国对西欧的“集中领导”和“直接领导”。显然,美国的目的除了确保它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盟主地位,防止西欧的“分庭抗礼”以外,还在于降低“美英联盟”的作用,不让英国在西方联盟中享有“优惠”地位。美国国务卿赫脱最近更特别声明,美国政府在大选期间是能够采取外交上重大行动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在评论英国、西德会谈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提供‘西方力量的基本因素’,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力量依靠美国。”9月6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又就戴高乐讲话发表谈话,声言美国对大西洋集团的观点不变,重申北大西洋集团的“十年计划”。可以想见,美国今后将更多地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一体化”计划,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例如,在军事上,降低英法地位,抬高西德,并用所谓“多国原子机构”一类的名目,来限制英国和法国的“独立核威慑力量”;在政治上,使北大西洋集团在名义上有“更大的决策权”,大小成员国都以“平等伙伴”地位参与决策,抵制英法的“独立外交”和“大国领导原则”;在经济上,也要直接掌握西欧经济事务的领导权,改组英国控制下的“欧洲经济合作局”,企图把它变成一种所谓“大西洋经济共同体”,使美国和加拿大参加进去。因此,美国今后在西欧的主要政策将是:分别驾驭英法,继续扶植西德,把西德作为北大西洋集团的骨干,作为西欧“一体化”的旗手。而美国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将不是缓和,而是加剧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并使美国控制西欧的斗争同西欧各国间争霸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使情况更加复杂化了。
(三)
帝国主义集团内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归根结底,反映了各国垄断集团间在经济领域内无法调和的利害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市场大大缩小,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间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这不能不促使帝国主义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尖锐,并加速了各国之间力量的消长变化。
美国在帝国主义集团中统治地位的削弱,西欧国家离心倾向的发展,以及英、法、西德之间的角逐,正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消长变化的必然结果。在经过1957年—1958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处于战后最低落时期。两年来,美国出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由23.3%下降到21.3%。在1959年,美国对西欧的贸易出现了战后第一次入超。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两年共达七十一亿美元,黄金、美元外流共达三十三亿美元。黄金储备价值现在已下降到一百九十亿美元以下,为二十年来的最低点,而同时长期依赖于美国的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却有了加强。西德和法国的对外贸易比重,两年来都有了显著增长。资本主义统一市场分裂为三的局面,使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更加困难了。“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双方高筑关税壁垒的贸易战,势必影响到美国对西欧的贸易。而且,经济上的分裂,又必然加深北大西洋集团内部政治上的分裂。这同样不利于美国领导地位的巩固。但是,美国又害怕“六国”和“七国”集团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排他性的欧洲经济集团,这不仅使美国无法利用矛盾,并有西欧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美国的危险。美国的态度一向是,利用“六国”、“七国”纷争之际,插足西欧经济事务,加强对西欧的经济控制。美国主张组织一个“六国”、“七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北大西洋共同体”,这样,既可以防止西欧对美国的排挤和抵制,又可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但是,这个计划刚一露头,就遭到了英法的反对。
帝国主义之间经济领域的斗争,愈来愈带有重新瓜分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的性质。美国和没有殖民地的西德,正在把它们的扩张矛头指向英法在海外的势力范围。美国资本和美国商品,咄咄逼人地闯进了英国的传统市场。战前,英国对英镑区的出口比美国大二点三倍,现在只大一点四倍。1950年,英国对英联邦(包括加拿大)的投资还比美国大20%,现在美国已反转来比英国大10%。西德也在夺取英国的阵地。英国在西欧市场上早被西德所压倒。在中东不少国家,西德已取英而占第一、二位。自1950年到1958年,西德对英联邦国家的商品输出平均增加了八倍,其中对印度和加拿大增长了十倍。除此之外,西德给印度的贷款已达九亿多马克,并还将对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给予二十五亿卢比的贷款。法国过去对自己的势力范围地区控制很严,使美国和西德资本难于打入。但是,近来由于法国垄断集团急于“开发”非洲资源,需要资金,非洲殖民地又纷纷走向独立,美国和西德就趁机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最近,美国利用联合国旗帜干涉刚果,预示着美国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来排挤英国特别是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英法两国的恐惧,并积极谋取对策,例如英国竭力扩大资本输出,以巩固其海外投资阵地,法国近年来资本输出每年亦高达九亿美元。
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矛盾,就是在这种深刻的经济基础上展开的。这一深刻的经济根源,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以妥协或会谈的方式加以消除。事实不断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帝国主义集团走向四分五裂的过程,正在加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