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过去只听牛羊叫 今天又闻五谷香 锡林郭勒草原粮食自给自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6
第7版()
专栏:

  过去只听牛羊叫 今天又闻五谷香
  锡林郭勒草原粮食自给自足
本报讯 千百年来“只听牛羊叫,不闻五谷香”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今年由于广大牧民和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大办农业,已经做到了粮食饲料自给自足。
今年,锡林郭勒盟牧区种植了一百六十三万亩粮食、饲料、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这些作物现在已经成熟。目前,各国营农牧场、社办农场,正在突击秋收。为了保证丰产丰收,广大牧民、工人、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城镇居民,都积极地投入了草原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秋收工作。田间地头出现许多居民点和蒙古包。春天还是空旷的草地上,现在堆起了麦垛。十六万四千多亩春小麦已收割完毕,其他作物也大部获得了丰收。从此,锡林郭勒草原结束了依靠农业区远途供应粮食、饲料的历史。
锡林郭勒盟牧区地处内蒙古的中部,有十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场,水草丰美,土壤肥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而且适宜于发展农业。但是,从前这里不产一粒粮食,牧民单纯经营畜牧业。解放后,国家每年供应这个牧区数千万斤粮食,年年有大批汽车和一万多辆牛车从千百里外运粮。从1956年开始,随着畜牧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部分互助组、合作社和国营牧场,响应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的号召,在草原上试办农业,小面积地开荒播种粮食饲料。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各公社和国营牧场,更加重视了农业生产。到去年,全牧区粮食饲料播种面积达到二十九万亩,大部分收成很好。秋收后,牧民们除了就地得到一部分口粮供应外,还给牲畜提供了一些饲料,促进了1960年度畜牧业继续跃进。
今年春天,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和内蒙古党委的指示,在牧区四年试办农业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在草原上掀起了一个全民性的大办农业的高潮。一个春季,全盟新建了九个国营农场,牧区各人民公社普遍建立了社办农场,每个生产大队都组织农业专业队,大片开辟粮食饲料基地。此外,盟、旗各机关、企业、学校、部队,也都建立了粮食蔬菜基地。
在大办农业的开始,各人民公社就在统一安排牧业和农业的前提下,动员了三万多名牧民,带着一万多头犍牛壮马投入了开荒播种运动。新参加农业生产的蒙古族牧民不懂农业技术,南来的农民不会调教“生个子”牛马,他们就展开互教互学,互相合作。同时,盟、旗农业部门还培训了二千六百多名牧民和三百六十多名党支部书记,使他们掌握了初步的农业技术和领导农业的知识。
春播时急需种子,西乌珠穆沁和阿巴嘎旗的二千多名青壮年牧民,自愿组成“铁骑运输队”,每人带两匹马,日夜兼程,从三百里外的农业区驮回了四十万斤种子。农具不足,盟、旗各铁木机械等工厂、公社铁木工组和农牧民,就自己炼铁铸铧,上山伐木制犁杖。城镇中的工业、商业、卫生等部门,都动员起来支援农业,邻近农业区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保证了开荒播种任务胜利完成。
牧区大办农业,使农牧结合有了新的发展,引起了草原上一系列的变化。牧区农业的发展,首先为稳定、全面、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打下了基础。今年秋收过后,全盟牧区除留足明年的种子和十多万人的口粮以外,还能拿出很大一部分粮食作饲料,另外还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可作饲草,使瘦弱牲畜和幼畜安全过冬度春有了保证。
大办农业后,草原上新出现了一百二十多个新居民点,每个居民点都有了房屋,养猪种菜等副业也有了发展。蒙古族牧民和汉族农民,在大办农业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民族团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