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小璜公社干部广交知心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7
第4版()
专栏: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小璜公社干部广交知心朋友
本报讯 江西东乡县小璜公社全体干部,发扬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建社两年来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和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
小璜公社干部开始与群众实行“四同”时,部分干部对同吃同住执行得不够坚决,因此,只在同劳动中与群众联系较多,在生活上还没有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反映干部“劳动是农民,回家是干部”。根据这种情况,公社党委作了及时认真的解决。一方面抓住典型事例向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说明只有在生活上和群众打成一片,社员才会把干部当成知己,更好地发挥领导生产的作用。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保证干部更好地深入群众。第一,取消公社干部食堂、干部一律到生产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吃一样的饭。第二,公社干部除回到公社开会和研究工作以外,一律和社员同住,社员住在那里,干部住在那里。第三,所有干部按照自己的分工地区,深入落后队、落后村和落后田,与社员同吃同住。第四,实行分户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个干部至少交四到六户贫农和下中农的知心朋友。另外,还建立了检查评比制度,定期评比,向社员公布评比结果,以便社员监督。这样在全体干部中,便逐步形成了与群众同吃同住的风气。
由于干部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完全生活在群众当中,群众便真正把干部当成自己的知心人。群众有什么意见、要求,及时向干部反映,干部有什么问题,也找群众商量,使过去许多在生产中不容易发现和解决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榆林大队是生产上的落后队,主要原因之一是水利问题没有解决。公社准备在这一队的狮子山修建一座水库,当地群众说地下漏水,不能修。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徐顺喜和书记辛仲西,深入榆林大队后,在与社员同吃同住中,和群众交成知心朋友。一天,他们与社员王后全、王马茂等谈起修水库的事,问他们当地土质是不是漏水。他们说:“哪里漏水,是大家舍不得这块地方,怕搬家拆散了村子。”他们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便针对社员的顾虑,进行了说服教育,并保证迁移之后妥善安置,不拆散原来村子的人。这样,迁移的六十户社员人人乐意。水库建成之后,灌田二千多亩,使全队一千九百多亩稻田全部根除了旱灾。珊壁大队是生产上的先进队。公社社长乐明则到这个大队后,住在社员吴银期家里。在同住中,他经常和吴银期拉家常,征求他对生产的意见。有一次,吴银期说:“我们队粮食生产样样都好,就是多种经营差点劲。长此下去,抓一头,丢一头,将来收入就会减少。”乐明则很重视这个意见,经向大队干部了解,情况确实如此。于是立即采取措施,在保证首先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劳动力,开展了集体养畜、养禽、养鱼和其他副业生产。社员都很满意。
由于干部和社员交成知心朋友,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社员都主动帮助出主意。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设身处地,更加了解和关心社员生活。全社干部与社员一起吃食堂,办食堂,倾听群众意见,改进经营管理。
现在公社的一百六十四个食堂,都越办越好。社员们说:“干部真是管家人,柴米油盐样样都为我们想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