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高寒山区也能一年两收 竹溪县推广辽叶湖生产队“一锄头挖两季”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9-28
第2版()
专栏:

  高寒山区也能一年两收
  竹溪县推广辽叶湖生产队“一锄头挖两季”经验
本报武汉27日电 湖北省竹溪县丰溪公社辽叶湖生产队,根据大山区的特点,改革耕作制度,采取“一锄头挖两季”的办法,即一次种上两、三种成熟期不同的作物,或者在前一季作物锄二、三道草的时候间种下一季作物,扩大复种面积,变一年一收为一年两收,为大山区增产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今年,这个队已在二百一十亩麦茬地里种上了荞麦,并在锄苞谷二、三道草时,套种了二百三十亩小麦和二百八十亩油菜、燕麦等越冬作物。
辽叶湖生产队处于海拔二千四百米高山,气候寒冷,每年的无霜期只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天,积雪时间达五个多月。各种作物收获期比平原要晚一个多月,而且一向是“高山一块地,一年收一季”。
为了增产更多的粮食,这个队的党支部早在去年夏收前便发动群众,总结出“一锄头挖两季”的办法。这个办法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在春洋芋的地里,锄头道草时(清明前),套种苞谷、黄豆;第二种是在空地或麦茬地里种晚秋作物荞麦的同时,种上油菜、燕麦等越冬作物;第三种是在苞谷锄二、三道草时(立秋前后),间种油菜、燕麦和单独点种小麦。这个队去年夏季有三百四十二亩陡坡小麦茬地,同时播种了荞麦和油菜两种收获期不同的作物。去年先收了二万一千多斤荞麦,今年夏初又收获了一万一千七百九十斤油菜籽。今年夏季,他们在五百多亩的小麦茬地里,混种了荞麦、油菜和燕麦。秋季又在五百多亩苞谷地里,间种了越冬作物,现在这些作物都生长的很好。
经验证明,“一锄头挖两季”的办法,能使山区生产适时早播,抢住季节,并扩大复种面积,而且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这个队的秋收作物面积虽扩大到二千五百多亩,比去年多种一千二百多亩,复种指数提高了50%以上。
根据这个队的试验,只要深耕细作,施足肥料,精心管理,单种与混种的产量相差不多。社员们对这种耕作制度改革的评价是:“播种省人工,地地两季丰,广种加细管,粮食冲天宫。”
由于实行了“一锄头挖两季”的耕作制度,节省了劳力,有效地解决了劳力使用的忙闲不均现象,缓和了大忙季节的劳力十分紧张状况,还为副业提供了一部分劳力,促使农副业全面跃进。去年,全队在保证农业的劳力需要的同时,还抽出了十三个劳力经常搞收割生漆、培育药材等副业,虽然遭受了百日大旱,社员每人平均收入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有所增长。
辽叶湖生产队改革耕作制度的作法,引起了竹溪县委和丰溪公社党委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有五万多亩秋收作物,套种、间种了晚秋和明年的夏收作物。(附图片)
  茁壮的大白菜 杨先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