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他们为钢做了些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07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他们为钢做了些什么
在增产节约运动高潮中,上海市的钢铁工人日夜在炉前争分夺秒,为钢而战;为钢铁厂服务的各行各业的职工,则意气风发,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支援钢铁增产。人们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能为钢做些什么?”
登门造访赶制机械
矗立在黄浦江两岸的几座钢铁厂里,这些日子显得更加繁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当中,你可以看到有些人手里拿着会客单,同炼钢工人一起走向炼钢炉边。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原来,上海的机械工厂为了支援钢铁厂在今年最后几个月实现大增产,派出了许多工人和干部,深入到钢厂,协助解决设备方面的问题,为增产开路搭桥。
前不久,上钢一厂堆放生铁的料场上,就来了四位这样的客人。他们都是上海人民机器厂的职工。最近,他们听说有些钢厂需要一批碎铁机,虽然过去他们没有生产过这种产品,但当上级把这个制造任务交给他们的时候,大家都以能为钢出力感到无上光荣。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这天一清早,技术科的两位科长和老工人方文正等四个人,就老远赶到了上钢一厂。
四个人在料场仔细一看,又问了一下陪他们参观的人,心里就有了个底。钢铁厂要碎铁机,不是为了别的。原来是:化铁炉工人最近采用了一项新技术,要求进炉以前的生铁先敲成小块,这样能大大提高铁水产量,保证增产钢的需要。知道了碎铁机的用途,越感到完成这项任务关系重大。
几个人回到厂里就马上动手,一方面派人到兄弟厂交流经验,一方面组成一个突击设计小组,赶紧设计图纸。他们一边设计,一边商量,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使这种机器设计得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有人本来打算用压缩空气带动锤子敲铁,这样钢厂就要增加设备;他们在钢厂察看时,发现料场的许多电线杆上有电源插头,于是把压缩空气传动改为电力传动。经过三天的奋战,一套独创的三轮流动碎铁机的图纸突击出来了。生产科立即接上来抓紧赶制,外厂加工的协作件也全部作了妥善安排。一百零八个零件,一到哪台机床哪台机床就为它们开绿灯,到处通行无阻。进度之快,是这个厂过去制造任何产品所没有过的。
长途短途加速运输
从8月下旬开始,几个钢厂附近的火车站,显得格外繁忙。一列列火车,把各种矿石、石灰石、焦炭,从产地直接运到这里。这种中途不停的直达快车,是上海铁路局为支援钢铁增产而组织的“红龙快速列车”。它的定量、定时、定线,快速运输,使上海这个钢铁工业基地同华东各省原料基地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铁路局的职工在加快运输速度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为钢铁厂扩大原料来源。不久以前,上海铁路局货运处处长周彻就曾到石灰石产地——江苏龙潭了解情况。这里采挖石灰石的单位缺少一部分机用汽油等材料,影响产量增长。周彻就同有关部门研究,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龙潭车站发运的石灰石,很快就增加了。
铁路、海运等运输大动脉跳动得更加活跃,短途运输的小血管也不甘落后。全国先进集体——上海市第一交通局运输一场104车队,就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赛新高潮。这个车队有一个尖兵小队,向各小队挑战时提出的指标是班产四百五十吨,最近以来经常超过这个数字,有时还高达九百吨以上。运输工人不但比谁运得快,还比谁更注意节约。在张华浜车站上,最近出现了一种铁畚斗。这是13036号单车上工人们的创造。他们感到过去在装卸生铁时,有些小块铁会穿过大网兜漏出来,是一种浪费。工人们说:“铁虽少,积少成多就是宝。”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成功了这种没有网眼的铁畚斗,碎铁就一点也不浪费了。
后勤兵送货上门
“同志,你知道,钢铁厂里有一部汽车开不动,一天要少运多少原料啊!……”在上海宝锠汽车材料厂的办公室里,一位女同志带着又诚恳又焦急的口气,在和宝锠厂的一个干部谈话。她是上海交通器材商店的工作人员,名字叫祝惠英。
前几天,她在下厂时,了解到一个钢厂有一辆解放牌汽车坏了几个标准活塞,停在那里没有用。她赶回店里一看,这种活塞刚好缺货。她想起了专门制造活塞的宝锠汽车材料厂,就赶来请工厂帮忙。宝锠厂职工一听是钢厂要活塞,便一口答应,组织力量突击制造。造活塞时,祝惠英便站在车间里,帮助工厂检验。一等活塞全部做好,她就马上送到钢厂。
这不过是祝惠英千方百计满足钢厂需要的一个事例。党中央发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以后,她常对人说:在这为钢而战的日子里,我们商业人员应该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为钢厂服务得更周到。她只要了解到哪里需要什么汽车配件,就日夜挂在心上,一定想办法解决了才放心。有一次,上钢三厂一辆汽车需要两个“油封”,规格很特殊,店里一时没有货。她在从仓库回商店的路上,忽然想起:“可能有这种汽车的单位会有这种备品。”她马上一连访问了三个有这种汽车的单位,但也没有这种备品。她一点也不灰心,又继续访问,最后跑到上海电车二场,恰好这里还有四个新的“油封”。她和电车场的同志商量,拿到了两个“油封”,连忙摆渡过黄浦江,送到了上钢三厂。
为了把钢厂生产需用的物资供应得既快又好,上海许多商店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组,深入钢厂上门服务。交通电工器材采购供应站就抽调了三十多个业务熟练的职工,组成几个访问队,分成五路,在短短几天内,访问了十多个炼钢单位。从8月下旬到9月初的半个多月内,这个站便供应给各钢厂近二十万件商品,价值在一百万元左右。
各尽所能为钢立功
支援钢铁增产的口号,激动着无数人的心。几乎是所有行业的人都在这一崇高的目标下积极行动起来了。
看!南京路上五味斋、大三元等几家著名的饮食店,都派了厨师到钢铁厂去帮助工厂食堂搞好伙食。荣华楼的厨师在两天之内,就帮助上钢十厂的食堂增加了十多种美味可口的新花式菜肴。黄浦区食品杂货业已经和几个钢铁厂挂上钩,用跟班服务的方法,挑货郎担下车间供应各种食品。普陀区的一些理发店,也经常派理发师到上钢一厂、八厂,去为工人理发。吴淞区的钟表业、眼镜业,派专人到钢厂去修理计算炼钢时间用的马表和工人戴的防护眼镜。这都受到钢铁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在为了增产钢铁的共同目标下,人们为钢厂考虑得真是无微不至。市内电话局职工最近把同钢铁生产有关的用户的电话,作了一次全面的测试检修。四川路电话分局出动了一百三十名职工,到上钢一厂进行通话质量试验,消除了通话中“声低”和“串音”的毛病。邮电部门则把钢厂附近的邮电局邮电所的营业时间延长;在钢厂发工资和开大会时,还下厂收寄汇款、包裹,尽量节省钢铁工人的时间,为钢铁工人谋方便。
增产钢的战斗,同样鼓舞了全市的医务人员。原来和各钢厂挂钩的医院,8月份以来,更纷纷派医师、护士深入钢厂,为工人健康服务。同上钢一厂挂钩的仁济医院,二十多个医生、护士、化验员下厂防治职业病,工人中的电光性眼炎现在已经基本消灭。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成的工作组还利用星期日,为工人清扫宿舍,让工人休息得更好。
各行各业各尽所能、为钢服务的心意,使钢铁工人增添了更大的干劲。在这四面八方、万众一心的支援下,上海钢铁工人将会赢得更出色的全面跃进的丰收果实。
本报记者 周永康(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