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收藏鲜薯半年不坏——四川南部县金星公社收藏红薯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11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收藏鲜薯半年不坏
——四川南部县金星公社收藏红薯的经验
本报记者 于竞祁 王焕斗
在盛产红薯(即甘薯)的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需要较长时期地贮存鲜薯,而一般却只能安全贮存四个来月。能不能克服这个矛盾呢?能。不久以前,我们就在南部县金星公社访问时,吃上了蜜甜的鲜薯。这个社的红薯在全年粮食总产中占75%以上。1959年全社红薯获得大丰收后,贮存了五千四百多窖红薯。这些红薯经受了严冬和酷暑的考验,至今薯块色泽鲜艳,质味正常。除了一部分食堂的鲜薯吃到夏粮登场外,有五个管理区的红薯一直吃到秋粮登场。由于解决了鲜薯贮存问题,他们四季口粮充足。而且超额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今年仅向国家交售的夏粮,就占到全年粮食征购任务的90%以上。
经验在群众中
大跃进以来,金星公社就把大种红薯做为增产粮食的一个重要措施,不断扩大面积,千方百计提高产量。在去年秋收前,面对即将来到的红薯丰收,社员们又是喜又是怕,喜的是粮食增产了,怕的是这样多的红薯怎样保存。这一切,使公社党委书记蔡全林意识到,解决红薯贮存问题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访问过很多社员。一些社员不但没有长期贮存红薯的经验,相反,不少人都经过红薯霉烂的事故。但他并不灰心,仍然坚持在群众中找,见窖就看,有机会就问。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第二管区有几窖1958年入窖的红薯,保存了六个多月还没有霉烂的罕见奇迹。
保管这些红薯的社员名叫杨保春。他家三辈人经管红薯从来没有发生过霉烂事故,到了杨保春这一辈,更是经验愈积累愈丰富。蔡全林找到了杨保春,立即和他一道研究贮藏红薯的技术,亲手进行总结,他们还到外地去学习大窖贮藏的办法,使小窖大窖贮藏经验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分散的小窖集中成为“小窖群”。这样,就全面突破了鲜薯长贮和多贮两道难关。
摸透脾气对症下药
金星公社贮存红薯最基本的经验,用蔡全林的话来说是:红薯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论种植或保管,都要摸透它的脾气,才能想出对策。红薯由于表皮薄嫩,水分多,含有丰富淀粉和糖分,因而十分容易受外界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和感染病菌,引起生芽或腐烂。因此,保存红薯的关键,就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减少病菌侵入和蔓延的可能。他们在保管红薯中就根据这个基本规律,抓住了这样三条措施:
一、看天、看地、看病害,时刻注意这三方面的变化。“看天”是指看天气冷暖、晴阴;“看地”是指看薯地和薯窖的地形、土壤;“看病害”是指看病害繁殖生长的环境和条件,看薯块上的病害和创伤情况。他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尽管引起薯窖内温度、湿度和病害发展的原因很多,但基本上是来自这三个方面。“三看”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从中选择或创造适于保存红薯的最有利的环境。
二、从挖红薯开始,收、运、入窖准备和入窖后管理,环环抓紧一抓到底。不同地形、土壤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红薯所含的水分有多有少,水分多少又影响着窖藏温度和发病条件;薯窖地形高低、排水性能和土壤干湿程度,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因此做好红薯贮藏工作,应当从入窖以前开始。
三、针对天、地、病害多变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细致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把握每个细节,不放松任何一个具体问题。
因地制宜,具体运用
科学、细致、主动的工作方法,是金星公社贮藏红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在打窖和入窖准备方面,窖址一般都选择不易受冷空气侵袭、通风向阳、排水性能好、土质干燥的地方。窖内挖有排水沟,设置通风筒,窖底铺垫沙石。无论新窖旧窖,在红薯入窖前都要打扫,烧火消毒。
在处理红薯和入窖方面,实行适时挖薯,分类贮藏。挖红薯要选择产量不受影响、气温适宜的季节的晴朗日子,细挖轻运,以减少红薯含水量和伤损。挖起后还要去掉薯把(稍留长一些)和泥土,把好、坏、虫、伤各种红薯分类堆放,按保管难易程度分别做长期或短期贮藏,按窖插牌编号。对不同地形、土壤生产的红薯和老嫩、大小不同的红薯,也实行分类贮藏。在贮藏的时候,当天收的当天下窖,但必须晾干表面水份;不能当天下窖的应堆放在不易受风霜的地方,并加上复盖。入窖时要轻装轻倒,防止或减少碰伤、踩伤。窖藏装薯不能过满,应留一定的空间,以利通风和调节温度。薯面铺吸潮草把。
在贮藏管理方面,他们分成五个阶段进行管理。一是初期入窖以后:这一时期由于红薯含水分多,呼吸旺盛,窖内水气大,湿度大,每天应开窖敞气,早开晚闭,并更换防潮草把;二十天后,温度更高,湿度更大,还可辅以取出窖中心红薯的办法通风透气。二是冬季阶段:随着气温降低,应封闭窖口保温,缩短敞气时间,敞气改为日出后和日落前,天气不好不敞气。三是数九寒天阶段:由于严寒,改为晴天中午敞气,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封闭窖口。四是打春阶段:由于气候渐暖,每三五天敞气一次,窖口并稍留空隙透气。五是末期:这时气温上升,除天天敞窖外,还应采取措施降温,贮藏量应逐渐减少。为了切实管好红薯,全社在贮藏区推广了专人保管和评比检查制度,实行了保管责任制,采取了“两勤”(勤检查勤盖草)“三防”(防烂、防鼠雀、防偷盗)的措施。
需要一批红色保管员
保管好红薯,不仅要有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像杨保春这样与红薯共呼吸的人。
金星公社正是如此。他们培养了一批对贮藏红薯起了决定作用的红色的保管员。这个公社保管红薯的物质条件并不好,薯窖也比较简陋,但他们却凭着一颗忠诚火热的心,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以杨保春说吧,他每天除了参加田间生产和休息以外,其他时间,就在他负责的三十九个薯窖里里外外打转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