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发扬革命传统 开辟幸福道路 兴国县七千多名老革命同志带领群众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14
第4版()
专栏:

发扬革命传统 开辟幸福道路
兴国县七千多名老革命同志带领群众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本报讯 记者刘光辉、钟显华报道: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兴国县的七千多名老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和革命干部,保持与发扬了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带头响应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埋头苦干,受到群众爱戴。
兴国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的老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红军战士,不仅在全国解放前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且在全国解放后始终保持并发扬了当年的革命精神,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带领群众从事生产建设。当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后,他们又立即响应,带领群众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进一步发扬了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传统。
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中,这些赤胆忠心的老同志们,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增产更多的粮食。江背公社党委委员赖如波,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公社党委最近为了加强晚稻后期管理,决定在9月中旬全部完成三耘三追肥,并分配赖如波到耘田追肥进度最慢的洛光大队,包干领导该队按期完成耘田追肥任务。赖如波到这个大队后,就发动全队干部社员讨论怎样完成的办法,并且向社员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队里合理安排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出勤率和劳动工效,克服了人少田多的困难。结果全队提前三天,完成了公社党委规定的任务。老革命干部、长岗公社楠木大队党支部书记廖定榜,在扩种二季晚稻中,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多种多收方针,他跑遍了全大队的各个小队、各个山村田段,走访了一百多名社员,终于找到了五百多亩荒田旱地。之后,他又亲自带领群众修建了一条半华里长的大水沟,解决了水利灌溉问题。这些荒田旱地变成了水旱无忧的良田,全部种上了二季晚稻,使全队晚稻面积由去年的六百六十亩,扩大到今年的一千一百亩。
不畏艰苦,带头苦干,是老同志们的崇高风格。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中,那里最艰苦,他们就战斗在那里。老共产党员、杰村公社含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林云斋,解放后十多年来,他带领群众组织互助组,办高级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终日一双赤脚,带头下田,苦干实干,群众称他“艰苦书记”。最近林云斋在检查晚稻后期管理中,发现牛角垅有三百多亩晚稻受到严重干旱,禾苗开始枯萎。他便立即发动社员找水源开展抗旱斗争。社员们找了一天一夜,没有找到自流灌溉的水源,有的便泄了气。林云斋就带领十多个积极分子架起五台水车,从十多米的山下的一条沟里车水灌溉禾苗,并且自己日夜突击车水,坚持不下水车。社员们见到这位五十多岁的“艰苦书记”带头车水,大受感动,连夜架起二百多台水车,突击了三天,终于战胜了干旱,使禾苗迅速转变,保住了丰收。老共产党员丘兴章说:“人老革命精神振,更要好好干一场!”他是杰村公社里丰大队里光小队的田间管理员,经常向青年人挑战闹竞赛,并且常常取得胜利,是全社有名的老标兵。他自动要求担负管理最艰巨的二十亩三类苗的培育任务,坚持日战田间、夜伴禾眠,精细培育禾苗。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精巧管理培育,现在这些三类禾长得很好。
老同志们像当年一样,人人克勤克俭,个个艰苦朴素,处处精打细算,时时注意节约,尽量把每一分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上去。江背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林德庆当过老红军的连指导员,现在他仍然保持着当年红军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计较自己的吃和穿。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公社坚持贯彻了勤俭办社的方针,自建社以来没有盖过一间新的办公楼房,全社干部都勤俭工作、勤俭生产。他在9月上旬深入到果源大队,帮助社员安排农活,使该队节约出了二十个劳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8月间,城关公社和本大队党支部决定建立一个畜牧场,以积造更多的肥料满足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需要。老红军潘彩藻知道后,立即要求担任建场任务。他带领十多个社员削平石山建屋基,上山伐木做屋梁,没有花一分钱,建起了十五栋猪舍。畜牧场办起来了,潘彩藻担任了场长,不仅自己亲手养猪,还帮助饲养员勤养勤喂。现在全场的猪,已发展到三百多头。最近,公社党委在该场召开了全社畜牧业生产现场会,推广潘彩藻采用的勤俭办场经验,潘彩藻还被评为全社畜牧业生产模范。
在革命战争时期,老同志们和群众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关心群众的生活,维护群众的利益。现在,虽然吃住等各方面的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是,这种优良的作风,老同志们一直保持着。鼎龙公社水头大队王山塘小队队长刘宗德,是位在战斗中失去了右脚的老红军,为了改善社员的生活,他扶着手杖,带领炊事员上山开荒播种秋菜,并发动炊事员饲养猪和鸡、鸭。现在,这个小队的食堂由于有了雄厚的家底,社员吃得又饱又好,个个心欢乐意,生产干劲更高。人们形容老同志关心群众是“进门看厨房,见人问生活”。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社员,经常登门问社员的冷和热,帮助解决困难。
兴国县各级党委十分关怀与爱护老同志,并注意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老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各级党委还大力帮助老同志学习政治、文化。县、公社的党校都专门开设了老干部训练班,全县已有六千多名老同志先后上训练班参加了政治、文化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与文化水平。此外,各级党委经常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各项工作、生产的建议或意见。有的公社、生产大队,还组织了老干部顾问小组,请老同志帮助研究工作、指导生产。党的关怀给老同志们很大鼓舞,他们说:“党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好地为党工作。”(附图片)
陕西延长县交口镇公社第二大队党总支书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郝树财,自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保持着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是他在和社员一起向地里送粪
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