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夹河渡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15
第8版()
专栏:

夹河渡口
张相林
我们文艺服务队的几个同志,在晨雾中,沿着田野小径,正向夹河渡口赶去,准备从那里搭上摆渡船,到河对岸的门楼公社。
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空气很清新。河里吹来的风,夹带着仲秋的凉意;按节令,正是秋播的好时光。耳边传来的号子声、?喝声是河西岸楚塘公社的人马向坡地里开发,他们正抢播早茬麦。
前面就是夹河,她平静地流着,像条宽宽的玉带。这时,河上的雾气渐渐消散,对岸的景物也由隐约变得清晰了。万绿丛中,房屋栉比处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一杆红旗迎风飘荡,那不是门楼小学吗!
摆渡船不见来,心里好焦急。我环视岸上待渡的客人,看装束有学生,有工人,也有机关干部。在我身边席地而坐的,是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工人。他脸膛红润,个子高大,目光炯炯,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看样子他很着急,两只大手相对搓着,不时回头向来路张望,他身边放着一个硬壳夹子。
我和他搭讪起来。果然,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从市里来支援农业的。目的相同,彼此很亲热,话也稠起来。老人健谈,性格也满开朗。
他告诉我:他是市里机器修配厂的大组长,家里三口人,老伴,还有一个在农具厂作车工的女儿。女儿很能干,月月都能得张奖状回来,他很爱她。女儿在厂里住宿舍,过集体生活。今天是星期日,她准又回家了。他相信不会有人埋怨他,女儿心眼儿清亮,知道爸爸来支援农业一定会高兴的。我祝福他有这样一个好闺女。他爽朗地笑起来,又告诉我:他们厂从去年开始和楚塘公社挂了钩,每次下乡总少不了他;帮助农民安钢磨,修水泵,修锅驼机……。他很有风趣地说:“这是俺厂的亲戚,日久不来,还怪想的哩。”说着他笑起来,笑得连小胡子都一抖一抖的。接着打量了我一会儿就笑嘻嘻地问:“张同志拿着胡琴来支援农业,是剧团的吧?”
“我们是文艺服务队。有剧团的,有艺术馆的,还有曲艺队的。在田里和社员一起作活,休息时就地宣传,又编又写又演又唱。”
“这主意好啊,社员们准欢迎”,老人眉开眼笑地说,“活干累了,听听歌,看看戏,疲劳一甩,劲头又鼓起来了,你们可真会跃进啊!”
太阳终于跃出来,它红通通的像一个大火球。彩霞在天空泛滥,河水承受着阳光,斑斑闪灼,金波鳞鳞,多么美好的早晨呀!
老人抬起头,用硬壳夹子搭成遮篷向对岸望去,回头对我说:“摆渡哥大概把咱给忘了。”
“可能那边客人也多。”我回答。一时间,我想起:他不是支援河西岸楚塘公社吗?干嘛到东岸去,这夹子里面又放的什么东西?我于是便问他。
“取经去!”他说,“昨天我们楚塘公社姚队长到河东参观,回来说不晓得哪家工厂的女工人,支援河东的门楼公社,想了个巧办法,使抽水机的功效一下提高了三倍。昨晚上我就执意要去瞧瞧,姚队长说摸黑瞎火过河不放心,非等今天不可。这不,还带着夹子好去画图哩!”
这时,岸上跑来一个人,高声喊着:“任师傅!任师傅!”
“姚队长来了。”他说。
来人跑到他跟前,头上满是汗水,喘了一口大气才埋怨道:“啊呀,你走干嘛不叫我一声!”姚队长转脸对我说:“你看,一听说门楼的抽水机效率高,非叫咱楚塘一夜赶上不可。这不,一大早,饭没吞一口就去取经……”
不知什么时候,摆渡船正稳稳地朝这边摇来。岸上的人,不约而同地向河里望去,船渐渐地近了。
任师傅和姚队长并肩站着,注视着摆渡船,像是船一靠岸,他们就要纵身跃上去似的。
船上的一切都看得很清楚,船头上坐着一个年青的姑娘,身后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白色的浪花一簇一簇地在船头开放。
任师傅擦擦眼睛,好像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似的,突然伸开两臂笑着喊起来:“淑英——”。
船上那个姑娘也愉快地应着:“爸爸,你怎么在这呀?”
“爸爸来支援农业,你没回家吗?”
“我们也来支援农业,到门楼两天啦。”船上的人跳下来,淑英姑娘燕子似的走到爸爸跟前,亲热地依偎着,一对乌黑的眸子在闪动:“爸爸,你过河去吗?……”
“他们是爷俩?”中年人问。
“是呀!”姚队长这才恍然大悟地跳起来,奔到任师傅跟前说:“咱不用去取经啦,门楼派人给咱送上门来了,发明人就是你女儿呀!我的好大伯,多有意思!”
“淑英,是你?”
“爸爸!”
“爸爸找你去取经啊!”老人放开洪亮的嗓门说:“把图纸都带来啦?走吧,不过河了,回楚塘去!”
看着眼前的情景,待渡的忘了上船,摆渡工忘了摇浆。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它激动了渡口上所有的人。
渡船开动了,岸上的人,船上的人高呼“再会!”太阳的万道金光照耀着美丽的山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高,人更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