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积极学习小麦培育技术 切实解决稻麦争地矛盾 乐平县水田地区扩种冬麦 全县冬小麦大麦落实面积比去年猛增三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0
第3版()
专栏:

积极学习小麦培育技术 切实解决稻麦争地矛盾
乐平县水田地区扩种冬麦
全县冬小麦大麦落实面积比去年猛增三倍
本报南昌19日电 南方水田地区能不能大种小麦、种好小麦?江西乐平县今年大、小麦播种面积由去年五万亩落实到二十万亩的事实,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为南方在冬种中扩大粮食作物生产提供了经验。
乐平县大种小麦的作法是:首先让新麦区广大群众和干部掌握小麦栽培技术;彻底解决稻麦争时、和冬夏作物争田矛盾;在偏僻的龙山坳里大畈田中广建居住点,以加强对小麦的生产管理;在大畈大丘建立畈长、丘长高产责任制;保证小麦从播种到管理都有足够劳动力。
乐平县在1957年以前是不种小麦的,全部越冬作物都是绿肥、油菜。近两年来部分地区的零星旱地,由于秋冬水源不足或担心赶不上种稻季节,才开始播种了五万亩大小麦,但因栽培技术落后和管理经验缺乏,每亩平均产量不到百斤。今年,为把大办粮食的精神贯彻全年,决定在六十万多亩各种作物中增种二十万亩大、小麦。由于从领导到群众都缺乏小麦栽培技术,因而播种准备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广大群众和干部大办粮食的热情高涨,逐一地克服了遇到的许多困难,使全部大小麦播种计划都落实到包产单位。
为解决麦种不足的困难,全县经过四个月不吃小麦,即把今年所收获的小麦全部节省下来,解决了一百二十万斤麦种的问题。接着,又以外地学、本地训的方法,办起了三十多个小麦栽培技术训练班,使三千多名干部和社员初步掌握了小麦栽培技术。同时又在“没有肥料自己造”的要求下,开展了突击积肥运动周,既为每亩小麦备齐了五十担草木灰等基肥,造制了大量“人造粪”,又为小麦管理准备了“人造粪”等追肥。
水田地区能不能大种小麦,种了以后能不能高产?是部分群众对今年大种小麦提出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经广大群众和干部在落实小麦播种计划中认真讨论,得出了一致的认识。这就是:不但能多种,而且也能高产。但是实现多种和高产必须解决许多问题。
运用外省、外县和本地的小麦丰产经验,武装新麦区干部群众的小麦栽培技术,是水田地区扩大冬种和争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乐平县在小麦播种以前,就以县委第一书记为首,组织了大批干部和老农到四川省各小麦重点产区,学习了小麦栽培方法和管理制度。同时又到本省小麦著名产区进贤县,学习在红土壤上栽培小麦的经验。取经回来后,即把这些先进经验向公社和县一级有关干部广泛传授,并开展了多次学习研究,使全部领导小麦生产的干部初步掌握了小麦栽培技术。接着又开办了三十多个小麦栽培技术训练班,从而丰富了两千多农民的小麦生产知识,使所有种麦区的社员成了稻麦生产多面手。现在他们已运用学习的先进经验,把本地点播小麦的方法改为条播和宽沟条 播。
乐平县水田地区和旱田地区小麦生产,一直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稻麦争时,冬夏作物争田的两大矛盾没有解决。今年这个县采取两项措施,解决了稻麦争时的矛盾。这两项措施是:早稻移植;改旱秧为水秧。早稻移植,就是把早稻秧苗寄存在早稻行间,待小麦收割后,再从早稻行间移植到小麦田里栽插。改旱秧为水秧,即是把早稻秧苗寄在秧田里,并经常以充分的水肥促使秧苗就地生长。这样,早稻被小麦占去的时间,就可从寄秧的办法中得到弥补。从而使水田在冬季能够种麦,春季能够种稻,多收了一季粮。今年,乐平县在这种地少人多、肥料充足、土质又好的地区,实行水田种麦办法后,就使小麦面积增加了五万亩。此外,田多人少、土质较差的地区,解决稻麦争时的办法,是种成熟期早、不影响明春早稻插秧的大麦。这个县为了扩大种麦面积,根据广大群众的献计,采取了在八种夏季作物中套种小麦的方法,解决了冬夏作物争田的矛盾。“八套”即在绿肥、棉花、蔬菜等八种作物田里套种小麦,现已大部套种完毕。
乐平县无论山区、平原,都是人口集中土地分散。由于土地分散、人口集中,给管理麦田带来很多不便,这是造成小麦耕作粗糙、庄稼容易遭受兽雀践踏,以致产量低的一个原因。今年,这个县又按小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整,并在五百多个大山坳里、大田畈里新建了一千多个包括有养猪、养牛、造肥的新设置的居住点。此外,乐平县还根据种麦经验不多的特点,采取了一项在大丘、大畈中建立丘长畈长责任制的方法,以加强对小麦生产的领导。
为了保证小麦播种、管理有足够劳动力,这个县又重新调整了社办工业、水利工程的人力,保证冬播小麦期间有足够劳动力。
由于以上问题的彻底解决,就使全县计划小麦播种面积多增了十五万亩,而且提早两个节令把一百多万斤麦种送到了生产单位,每亩五十担肥料也都已挑上田头,并开始了播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