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树立雄心壮志 征服荒山秃岭 中学生刘禹金团结公社社员改变家乡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1
第4版()
专栏:

树立雄心壮志 征服荒山秃岭
中学生刘禹金团结公社社员改变家乡面貌
据新华社贵阳20日电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公社梨子园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共产党员刘禹金,三年前离开中学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以来,在农村中忘我劳动,勤奋学习,见困难就上,和其他社员一起征服荒山秃岭,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优异成绩。共青团贵州省委最近决定授予刘禹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红旗手”称号,号召全省青年向他学习。
1958年,正在中学读书的刘禹金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想回农村人民公社参加生产,但又顾虑自己对农业生产是外行,办不了什么事。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当时的五榕高级农业社三分社的党支书时,支书赞许他的革命志气,勉励他向徐建春学习。刘禹金当场向党表示:“徐建春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刘禹金初参加农业生产时,碰到了不少困难。如在学习犁田时,虽然他使出了最大力气,牛和犁总不听使唤,弄得泥浆满身,汗流浃背,田还是犁得不像样。这时,从县里开会回来的人看见他犁田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刘禹金却诚恳地向他们说:“我不会,今天才开始学,请你们教教吧。”六十多岁的水族社员潘志季马上停下来耐心地教他犁田。在劳动中,由于他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很快就学会了犁田、耙田等许多生产技能。
在征服荒山秃岭的斗争中,刘禹金担任三分队队长,他带领二十七个青年住上高山,同其他两个分队展开热烈的竞赛。当红旗被别队夺去时,有的队员就责怪刘禹金说:“划分土地时,你让别的队先拣,尽剩下不好挖的落在我们队里。”刘禹金笑着说:“不好挖的大家都不要,这片荒地还开不开呢?”经过他耐心地解释和帮助,又鼓起了大家的干劲,终于把红旗夺了回来。这样,青年突击队很快在八鸦山种上六百五十多担面积的桐子树,在吴山开出一百三十亩荒地,另外二十七亩低产田也都进行了深翻。可是社里有些老年人却说:“八鸦山长草不长树,吴山种瓜不得瓜,低产田见种不见收”。突击队员们听了这些话并没有泄气,他们决定用圈肥来改造瘦田瘠土。为了最快最好地完成运肥任务,刘禹金和大家商量后,决定利用平永河水运肥。他们八个人三只船,一船装三千斤,一两次就运了一万八千斤。肥足庄稼好,到秋天,他们辛勤劳动的这片土地上,桐子树和木薯林一片青葱。低产田里水稻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五斤,比原来增产一倍。(附图片)
图为刘禹金(前)和社员们一起收获桐子 新华社记者 南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