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米糠里能榨出油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1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米糠里能榨出油来
上海富华织造厂工人 黄炽昌
“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这句口头禅,在旧社会里不知束缚了多少人的聪明才智。
解放了,时代变了,语言也变了,过去长期认为“做不到”的事现在却“做得到”了。9月2日人民日报就有一条消息:广东省普遍推广米糠榨油取得巨大成绩。据统计,全省国营粮食加工部门由去年下半年起到今年上半年止,已生产糠油一千七百七十多万斤,提炼食油一千四百多万斤,等于种植四十万亩花生的产油量。可见,“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这句话,应该送进博物馆去了。
可是,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我们仍旧可以听到少数同志在背后议论:“增产节约年年搞,早已搞得差不多了,米糠里榨不出油来了。”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就请事实出来说话。我们厂里生产的球裤早几年的“裤裆”都是比较大的,这样,不但浪费不少宝贵的棉布,连消费者穿了也不舒适。后来,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讨论,得出了一致公认的用料最省、样子最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燕尾裆”球裤。当时,也有些人认为:“这下子潜力挖光了,油水没有了。”
党一再教导我们:“上游无止境,潜力挖不尽。”听党的话一点不会错。最近,我厂裁剪间的老师傅们一再打破“潜力挖光论”,大动脑筋,对“燕尾裆”再一次革命,终于找到了用零料拼裆的办法,节约整料,这样,脑筋一动,每打球裤又可以节约坯布七厘米,每百打就可以多做半打。假如以十万打计,可以多做球裤五百打。事实给“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论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些叫“米糠里榨不出油”的人,事实是他自己没有“油”——缺乏政治热情。工人常说:“动脑筋”。脑筋这东西也要像机器一样多开动开动,才会越动越聪明,越动越灵活,思路也越动越开阔,“油”也越动越足。一个人如果缺乏饱满的政治热情,做事得过且过,脑筋这部机器懒得去动,或者怕动,结果却生了锈,这样,自然就觉得米糠里榨不出油了。
米糠里油水大得很!关键在于你是否动手去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