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千里跃进渡汝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1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千里跃进渡汝河
萧永银
1947年8月,我刘、邓大军在鲁西南连歼蒋匪军九个半旅以后,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进军的洪流,横越中原战场,日夜不息地前进。我旅为纵队先遣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全军开辟前进的道路。经过连续十几天的行军作战,跨过陇海路,涉过黄泛区,渡过了沙河、洪河,于8月23日夜晚到达了汝河北岸。
汝河,是河南省中部的一条大河,水深丈余,河床深凹,两岸陡峭。在我军到达之前,敌人把渡口附近的船只通通拖走、砸毁了。徒涉不能,一时又找不到渡船,部队便在北岸停了下来。工兵连、侦察连分头出动,沿着河岸寻找渡船;战斗连队的战士也在附近村里找寻漂浮器材,积极作架设浮桥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敌人的飞机在汝河上空低飞扫射,滥施轰炸。中午时分,河对岸西面的公路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我们站在岸上,举起望远镜看,只见敌人的炮兵、步兵、汽车、马车黑压压地从西到东,不见尽头,从油坊店、汝南埠一线,全被敌人占领了。
这突然出现的大批敌人,增加了我们前进的阻力,后面追兵又正在迫近,情况骤然紧张起来。我们分析了敌我态势,认为如果让敌人布好防再过河,就会完全陷于被动状态。绝不能迟延,要立即过河,想尽一切办法过河,就是先过去一个排,占领一个村庄也好啊!
紧急渡河的任务交给了五十二团一营。一营的指战员决心很大,但困难很多。他们找了一上午,仅仅找到了一条小木船。这条船,一次只能载一个班,光靠它显然是不行的。战士们便用木头、高粱秸扎木筏子。敌人发现了我们的企图,飞机大炮、机枪集中向我们轰击,河水掀起了一条条水柱,河面像下暴雨一样。我们的战士都懂得这次渡河关系重大,在团的各种武器掩护下,奋勇地跳上小船和筏子。许多会泅水的战士,干脆把外衣一脱,抱着木头向对岸游去。
十几分钟以后,第一批抢渡的战士登岸了,和在大雷岗的敌人展开了混战。后续部队不停地向对岸增加。在五十二团抢渡的同时,我旅工兵连和十六旅工兵连,冒着炮火,紧张地架设浮桥。此时,汝河两岸打得烟雾腾空,架桥的战士都懂得,桥,是关乎我军的命运,谁也顾不得飞机、大炮了。架桥,一切为了架桥。水柱劈头盖脸打过来,他们抖一抖身上的水,再干!一个战士倒下去了,另一个立即接上去。
下午三点多钟,一座横跨河面的浮桥终于架设成了。大批后续部队跑过浮桥,奔向弹火纷飞的南岸。我们这才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黄昏前,五十二团全部过了河,大雷岗的立脚地巩固了。从俘虏口中得知:河南岸是敌八十五军吴绍周部,该敌在我军正面数十里长的地区摆成一线,切断了我军南下的道路。我军先头部队虽然渡过了河,但在大敌面前,向前推进仍然困难。
天黑时,旅指挥所前进到离桥很近的小村里。各团的部队也先后集结到河边上。旅政治委员李震同志同我一块到了河边上,我们并肩站着,向河南观望:从油坊店到汝南埠连绵几十里的村庄,敌人放的大火,照亮了半个天空。这几十里长的火光后面,到底还有多少敌人?这是个谜。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打过去?摸不清敌人的底。新的情况报告给纵队首长后,还没得到指示。等吗?如果敌人继续增兵力,布好防务,一到白天就更难办了。我和李政委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默默地望着对岸,焦急地等待上级的指示。
不一会,纵队韦副司令来了,和他一块来的,还有尤太忠旅长。我们正交谈着情况,一个参谋同志来报告: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到了。这使我们意外高兴。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刘、邓首长来到,一定有重要情况。我们立即跑去,只见纵队杜政委也来了。
把首长引进旅指挥所的小草屋里,还没坐下,刘司令员问道:“情况怎么样?”
我把当前的情况作了报告,刘司令员听后微微点头。
邓政委向李达参谋长说:“好,打开地图,先把情况谈谈。”
地图在油灯下展开,我们围上去,李达参谋长指着地图介绍说:“敌人正以十几个师的兵力,从背后向我追击。现在,敌人五十八、四十八师等三个整编师,距离我们只有五十余里,我军正面则有敌人八十五军挡住去路。敌人的企图,是想拉住我军主力,在洪河、汝河之间与我决战,企图打乱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看来,当前的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要严重得多。现在真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小草屋外,不时响起炮弹的炸裂声。
“情况就是这样”,刘司令员镇静地说:“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上,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行动计划,而且会使我军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采取进攻手段,从这里(他用手在地图上一划)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前进,一定要实现毛主席的战略计划。……”
刘司令员的话,使我感到全身都是力量。我旅自鲁西南战斗后,人员齐备,弹药充足,有毛主席英明的决策,有刘、邓首长亲自指挥,一定能保证完成任务。面前就是一座刀山,我们也要踏平它,从上边走过去。
河南岸传来一阵激烈的枪炮声,听起来好像离桥头很近,会不会敌人又来抢桥呀?从下午到现在,敌人来抢过三次了。我心里紧张起来。桥,这座小小的浮桥,它关系着整个行动计划呀!正在着急,工兵连一个通信员跑来说:“刚才敌人第四次抢桥,又被击退了。”
好!只要桥在我们手上,一切就好办了。
接受了刘、邓首长的指示后,纵队杜政委又向我和尤太忠旅长具体交代了任务:我旅从敌人正中杀出去,抗住两边的敌人,攻击前进,保证野司和纵队直属队安全通过;尤旅接替我五十二团防务,固守大、小雷岗,保护浮桥,掩护全军渡河。
具体部署确定后,我们听到刘、邓首长说要随同我们一路走,心里颇不安宁。可以设想打出的道路,两侧都是敌人,我们走的道,将在敌人的炮火射程以内,首长随同我们一路走太不安全了。因此,我们向刘、邓首长建议,请他们从十七旅那边走。
“不要管我们,”邓小平政委说:“快去打仗,一定要从敌人中间打出一条路。”
“要记住!”刘伯承司令员略微提高了声音,又严肃地嘱咐说:“现在是‘两军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明白吗?”
“明白!”我回答后,向首长敬过礼,转身走出草房。
任务传达下去后,许多营、连纷纷请战,要求担负尖刀任务,当开路先锋。河岸上一片沸腾声,战士们都互相传诵着“两军相逢勇者胜”的豪语。
旅对各团的要求,也提得坚决、明确,那就是:不顾一切牺牲,不惜任何代价,不管白天黑夜,不论飞机大炮多猛烈,一定要杀出一条路,保证实现跃进大别山,插入敌人心脏的战略计划!在战术手段上,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各团以一至九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攻击前进。每条步枪都装上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盖,遇上敌人就打。先头部队所过之处,不留下一个小据点,不留下一个敌人。
夜里两点多钟,部队出动了。五十二团、五十三团为第一梯队,并肩沿大雷岗向南打;五十四团作二梯队。两个突击团开进只半小时,激烈的枪声、手榴弹声响起来。不一会,前边传来报告:第一个村占领了。为了直接掌握突击部队的情况,我和旅政委李震同志,分头下到两个突击团。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到处是曳光弹、信号弹。前边两个村子里响着枪声和喊杀声。映着敌人放起的大火,无数个战士的身影在火光下闪动、跳跃、冲杀。战斗十分激烈。
打下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真是碰上敌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插。可忙坏了电话兵,他们不停地收线、架线,电话中接连传来报告:五庄打下了!……车桓庄打下了!小张庄打下了!……
天亮之前,我军连续攻占了前进路上的十几个村庄。敌人变成了惊弓之鸟,狼狈地向后逃跑。我军不给它喘息机会,脚跟着脚,一股劲地向南压。一路上,满是敌人的伤兵和尸体,汽车和大炮。东方发亮时,我军便打开了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路。
当两个突击团团长报告,前面已无大股敌人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打开通路了!我们一面向刘邓首长报告,一面又重新调整了部署:令五十二团五十三团在通路两侧展开,要像坚固的堤坝一样,坚决抗住两边敌人的反扑,保住通路的安全,同时把五十四团第一营调上去,变后卫为前卫,扫荡前进。我亲自代替了营长指挥,团长下到连,营长下到班。这个营是战斗力很强的一营,有七百多人,全部武器装备都是在鲁西南战役缴获的新武器。战士们情绪高昂,一律上起刺刀。
“遇上敌人怎么办?”我在队列里走着问大家。耳边立刻响起一片回声:
“拼刺刀!”
“有多少消灭它多少!”
“……”
火红的太阳,跃出了地平线,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尽管两侧的敌人拼命反击,但一次又一次地被我两侧两个团打下去,最后敌人出动了飞机配合地面炮火,向我军通路轰炸,扫射,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丝毫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大军像破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奔流。
“两军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敌人消灭我军于汝河两岸的梦想彻底破产了。
第二天下午二时左右,我们胜利地到达了预定的集结地彭店。部队休息了几个小时,吃得饱饱的,意气风发精神百倍。黄昏时分,我们又肩负起新的使命,向息县,向淮河渡口进发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