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1
第8版()
专栏:

读书札记
阿英
控诉美帝国主义的粤歌(上)
在《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里,我曾选录了一部分当时流行在国内的粤歌,海外华侨有关这一方面的作品,由于资料缺乏,没有搜集到。
最近很意外的访求到1911年4月金山正埠大光书林刊的《金山歌集》。书里收有了四种粤歌,据梁寿民叙言,都是在金山一带流行的,也都是华侨的作品。其间一部分反映的,正是华侨遭受美帝国主义迫害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悲愤心情。
《木屋拘囚吃尽苦》十二首最能代表:
一闻入港口,打起个袱包。谁知欢喜反为愁,暗室受困更浊漏。有能较,残酷气难哮。缺食不堪严掣肘,英雄到此也垂头。
这是总述。叙“飘泊水程数万里,精神冒险抵花旗”(《游子思亲》),就是到达美国的时候,船上中国旅客,都欢天喜地的打起包袱,准备登岸。美国佬却有意作难,把他们拘囚到“木屋”里候审。所谓“木屋”,“矮不类屋,秽不如牢,挨挤不及马棚猪棚。秋霖霉雨,终夜如在水中”(《黄金世界》)。受冻挨饿,暗不见天日。
游美因有册,洋人多索勒。我讲南时佢讲北,欲诉冤情又语塞。口嘿嘿,思量无计策。被困牢笼飞不得,汝话苛刻唔苛刻。
美例苛于虎,人困板壁多。所留候审受掣磨,鸟入樊笼折太堕。惨莫诉,呼天叹无路。关过金门难若此,饱尝况味悔奔波。
一话船到美,欢同得宝珠。那堪抵埠受羁縻,医生税员未准纸。太受气,笔尖难以记。板楼困人如羑里,无限凄凉心里悲。
为什么要被拘囚呢?候审些什么呢?这三首歌交代得很明白。第一、是美国佬借口“册”的检查,阻挠中国旅客上岸。“册”就是护照。凡护照上所列条款,只要漏注一条,就被抓作理由,不准入境。即使每一条款,都注得清楚明白,如果查诘时答对错了,照样被戴上一个“冒名顶替”的罪名,不得登岸。第二、是借口“例”的检查,检查中国旅客有无违反他们所订苛刻野蛮禁“例”或者“案”的地方,若是美国佬认为不合,就要被拨回中国。很多人没有回返船资,又无从借贷,只好投海而死。第三、是借口“纸”,来迫使不能登岸。就是检验大夫不给查清没有疫症的证明。只要有一点病,例如害了眼,美国佬就以“预防传染”为理由,拒绝登岸。从“我讲南时渠讲北,欲诉冤情又语塞”,“太受气,笔尖难以记”,以及“饱尝况味悔奔波”一些地方看,美帝国主义的敲诈勒索,极恶穷凶,和华侨被侮辱、残害,悲愤到怎样程度,可以想见。所以,周遐桃在《泛洋行》里,有“沈薶白骨半荒丘,出险几人赢美利”(《所记山房诗钞》)之叹。强权废约例,弱种受他掣。无辜困我隔江崖,关吏横行真?抵。门紧闭,狼差严密睇。音信不容驿使递,苛条百出确难捱。板楼特别起,明白系监羁。华人入境受凄其,种种专制由在彼。有争气,困埋铁笼里,虽有使臣难料理,呼天无路皱埋眉。自由为国例,何事学专制。不恃公理美人兮,困我监牢严密睇。狼虎差,横行更欲噬。罪及无辜真恶抵,几时出狱开心怀。
这里,继续反映了华侨在“木屋”里的苦难生活,甚至连“音信”都“不容驿使递”,歌中更进一步的指出“强权废约例”(当时日本就把约束日侨的条例反对掉了),弱国无外交(所以说“虽有使臣难料理”)。中国的使臣,甚至和美帝国主义者一鼻孔出气,反而责备华侨、特别是华工。中国的侨民、工人,到这时,已经看清楚了美帝国主义者简直是“虎狼”,“噬”人,横行霸道,不讲公理,撕毁了他们的假面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