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学习和娱乐(杂谈苏联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04
第4版()
专栏:

  学习和娱乐
(杂谈苏联之五)
茅盾
在一般苏联人看来,日常生活的要素,便是:工作,学习,娱乐。他们不能想象一个正常的人(即此人既无疾病,亦未衰老,更不是白痴),可以没有工作,或毋须工作而坐享他人劳作之成果。他们也不能想象一个人既工作了数小时而可以没有娱乐(他们所谓娱乐也和我们这里一般人所谓娱乐不同),或主观上虽欲娱乐而客观上无此可能。最后,他们也不能想象一个人在工作和娱乐之外就不需要学习,或没有学习的兴趣与可能。
他们肯定了工作、学习、娱乐—三者的不可分离性。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呢?因为他们的社会制度就是这样的:人不可不工作,而工作后当然得娱乐,并且在工作娱乐之外更有学习。苏维埃制度下面长成的苏联人在现实生活中养成了如上所述的对于工作、学习和娱乐的看法。
关于人人有工作之义务及权利——这一点,我在别篇中还要讲到;本篇只略述学习和娱乐。
先看苏联社会有怎样的供人娱乐和学习的设备。
假定你到了一个仅有数十户,百来人口的集体农场,那么,你自然找不到戏院、电影院或都市中所有的其他娱乐设备,然而你可以找到该集体农场所设的一个俱乐部,当然不大,恰够该农场全体成员(百来人)的集会。在这俱乐部的大会堂中,电影,歌舞会,讲演会,一星期内总举行几次。如果你留心看看墙上的布告,你又知道下星期有附近某工厂的业余剧团应本农场经理部之邀请,来演话剧;或者是附近某较大的集体农场的业余歌舞团要来表演多种土风歌舞。所有这一切经常的或临时的娱乐节目,该集体农场的成员都可以无条件享受。
俱乐部中一定还贴有壁报,隔日刊,三日刊或周刊,一种或两三种。壁报的内容,自国家大事以至该农场的生产情形,文艺小品,漫画,应有尽有。这些壁报的撰写人,有农场附设的小学或补习夜校的教员,农场经理部的职员,或者集体农民自己。为了办壁报,不免有些费用,这也是农场的经理部由公帐上开支的。俱乐部中又有书报室,开支也由农场经理部担负。
俱乐部中也许还有些布告,例如农场经理部的会计员他(或她)义务教授会计或一种外国文,每周几小时,农场的技术师或医生义务教授技术知识或卫生常识,农场的某业余歌唱家义务教唱,业余的小乐队义务教授弹奏。
这些,都是供给集体农民的学习的设备。
上面所讲的,只是百来人的一个小农场;如果是数百或一二千人的大农场,那当然娱乐和学习的设备规模也比例地增大了。大农场有电影院,小剧场,运动场,有业余的各种剧团,歌咏队,球队,也有规模完备的补习夜校,半日校等等。
农场如此,工厂和机关当然也是如此(学校更不用说)。大工厂的“文化宫”,其娱乐学习设备之规模,恐怕要胜过其他国家的一个小城里一切的所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由工厂经理处担负的。
一般说来,在苏联,凡是有工作的地方就有娱乐和学习的设备。行驶国内外的商船内也有个俱乐部,供给船员们享用。不过火车上没有这种设备。但是火车上的员工是工作一班休息一班的,休息时他仍有娱乐学习的机会;铁路员工的俱乐部(或文化宫)在各大站上都有;莫斯科的铁路员工文化馆那规模之大,恐怕是除了苏联铁路员工之外,别个国家里的铁路员工都还没有的。
既然凡有工作的地方就有娱乐和学习,就是凡有职业的人都有享受娱乐和学习的机会。苏联人人都就业,而工作时间又有限定(普遍八小时,特种工业有六小时或七小时者),娱乐和学习也不取费,因而亦即人人有娱乐学习的可能。这就是苏联人把工作、娱乐、学习看成“三位一体”的社会的根因。
但是,苏联人仍然感到娱乐的设备还不能尽量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戏剧,不能象电影那样到处都有,而戏剧中的歌剧和舞剧更又不能象话剧那样普遍。许多中等城市里也还没有歌舞戏院,许多乡村里也还没有职业的话剧团作经常的演出。虽然小城内大概都有马戏院,然而乡村中也还没有。莫斯科有话剧院十多个,每夜一场,总计座位约一万五六千,就是每夜可有一万五六千人可以看到话剧,这显然不能满足五百万莫斯科市民的要求,但话剧究竟较易演出,莫斯科的三百五十多处俱乐部(例如斯大林汽车工厂及地下铁道员工的文化宫,以及上面讲到过的铁路员工文化馆等,都是其中最大的),至少有一半是有业余剧团在经常上演话剧,所以要看话剧还不是怎样困难;至于歌剧和舞剧那就不同了,经常上演歌剧和舞剧的,就是莫斯科大戏院,两千多座位,要满足市民的要求,自然太不够。“大戏院”的戏票难得,这是每一莫斯科人都知道的。于是在戏院门前,也就出现了排队买戏票的人列。据苏联朋友说,“大戏院”的票子大部分交给职工会,由职工会转而分配给各厂各机关,剩下不多的而且是三楼四楼的票子这才在戏院票房于下午一二时发售(戏在晚七时半开演)。这就是人们排队在买的。从戏票也分配这一点看来,可知苏联人把娱乐也视为人的一种权利。
同时,苏联人又把学习看作和娱乐同样不可缺少的。此所谓学习,范围极宽,从高深专门的学问技术直到生活日用常识。中国人有句成语,“做到老,学到老”,这里的“学”也是范围极广的,我觉得我们这句成语中的“学”字正和苏联人的所谓“学习”,其意义是相同的。
从苏联人这种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机会之普遍,就可以知道他们那种时时求进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可以知道他们那种工作、学习、娱乐“三位一体”的意识之产生一方是由于人人过着温饱的生活,故有从事学习与娱乐之可能,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生活健康,思想向上,精神发皇,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追求肉感刺戟,沉缅于酒色利禄的精神状态是根本不同的。 (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