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组织煤炭高产多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5
第2版()
专栏:社论

组织煤炭高产多运
集中优势兵力,组织煤炭大幅度增产;办好矿山交通运输,把增产的焦煤及时地汇集到铁路和公路干线上,并且迅速地运送到炼铁、炼钢厂去,这是保证钢铁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有矿井的设备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矿井的运输条件较好,井上井下有一套相互衔接的运输体系,铁路支线直达矿井,储煤仓、机械化装卸设备齐全,可以随产随运,采一吨就能顶上一吨用。另一类矿井,运输条件较差,从矿井到铁路、公路干线,还有一段短距离运输。矿内的地面和井下运输以及矿井提升、装卸力量也弱。因此,这类矿井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运输技术的改造,尽快地把国家分配给这些矿井的专用线铺好,努力改进装卸设备,力求尽快地使运输条件适应于生产增长的要求。再一类矿井,运输条件最差,矿井的位置离开铁路、公路干线很远,矿井内部的运输条件也差。这类矿井,占用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生产的煤炭除了有部分可以供应当地公社生产和生活需用而外,其余大部分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来,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发挥第一类矿的生产效能,改进第二类矿的生产条件,整顿第三类矿的生产布局,我们的煤炭生产就可以循着多、快、好、省的总路线飞速前进。
在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们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夺取了战争的胜利。在煤炭生产战线上能不能集中主要人力、物力,到生产迫切需要的重点上去,组织高产多运呢?我们认为在煤炭生产战线上合理地调整人力,组织大幅度增产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当着第三类矿井占有大量劳力不能发挥生产效能,而第一类矿井又需补充劳动力的时候,就不妨适当地把人力,物力调到第一类矿井去,让这类矿井的生产迅速增长上去,并且把产品迅速调运出来,以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这样做,对于整个生产会不会有影响呢?从局部来看,一些次要的矿井缩小了生产范围或者暂时停止了生产,似乎生产受到了一点影响。但是,由于集中了第三类井的力量到对生产起决定作用的第一类矿井去,使一类井的产量成倍的提高,实质上总的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了。黑龙江鹤岗兴山矿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个矿在8月份把第三类井的人力、物力抽到第一类井去,使这个井的日产量由二百吨猛增到七百吨。兴山矿在8月中旬停产了两个日产百吨的三类矿井,9月中旬一类井的产量就上升了10%,煤炭外运量每日增加二百三十多万吨。事实表明:集中力量直接用于设备条件较好的煤矿,总的说,只会增产,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我们主张集中主要力量组织第一类矿井的大幅度增产,丝毫也不是意味着不管第二、三类井的生产。我们在抓第一类矿井的同时,一定要投入一部力量注意改进第二类矿井的生产条件,大搞技术革新,提高这类矿井的提升能力,改进井上地面运输和井下运输,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同时,在掘进、回采上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使第二类矿井逐步提高到第一类井的水平。对第三类矿井除了一些确实没有发展前途的要坚决停产一批外,对于一些有发展前途的矿井,还应该注意创造条件,以便今后在人力、物力许可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加以改造,提高生产能力。
要使煤炭大幅度增产,运输工作一定要努力跟上去。运输条件的好坏,对矿井的增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现在,有一些矿井的采掘力量很大,只是运输还赶不上去,常常会影响生产继续进行。因此,一切运输条件较差的煤矿,必须把运输问题放在重要地位来解决。要赶快把国家计划修建的矿井专用线、铁路支线铺设起来,把矿山的地面运输网、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修建好,使井上井下的运输和铁路支线密切联系起来;使矿井专用线、铁路支线和铁路干线衔接起来。这样,可以使大量煤炭及时运到生产前线去,可以节省出大批地面运输劳力用于井下生产。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每年第四季度是运输任务比较繁重的季度,为了多产煤炭,快速调运,煤炭工业部门在狠抓生产的同时必须狠抓运输。务使运输工作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要尽量做到多运,要把矿井中的存煤全部运出来,坚决完成运输任务,力争超过运输计划。在运输原则上必须做到先运省外的,后运省内的,先运重点部门的,后运一般部门的,特别是焦煤运输必须做到分两必争。只有运输工作赶上去了,大幅度增产煤焦的计划才会更有保证。(附图片)
广州钢铁厂焦化车间职工在洗煤、运煤、炼焦的生产流程中,环环把紧节约关,有效地降低了煤耗。九月份在焦炭质量提高、产量增长的同时,比过去节约原煤五百吨以上。这是十七孔焦炉正在出焦。
新华社记者 林玲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