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上好劳动第一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6
第3版()
专栏:

上好劳动第一课
田永安
青年学生乔继光,在结束初中学业之后,走上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始了劳动第一课。
对于每一个有志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年来说,劳动第一课是必修的课程。第一课上好了,就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就会逐步对农业生产发生感情,立志在农村扎下根来,并开花结果。
要上好劳动第一课,首先要像乔继光那样,对从事农业生产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读书的目的,在于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劳动。不管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或者是大学毕业,迟早总要结束学校生活,走上祖国建设岗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因此,青年学生从学校毕业后,都要通过自己的工作,直接间接地为农业服务,其中多数还要从事农业劳动。当然,上劳动课和在学校上课不同。上劳动课不像在学校读书那样,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免不了要和风雨等自然灾害搏斗。在人民公社的课堂里,和你经常打交道的,不再仅仅是书本和钢笔,而是要和锄头犁耙之类作伴了。生活上的这些变化,开始感到不大习惯,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从事农业劳动,还是较为笨重的体力劳动,开始的时候,总会有些腰酸背疼之类的感觉。这些困难,只要事先有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就会慢慢地习惯起来,而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驾驭自然,战胜自然。乔继光当农民的事迹,就说明了这些道理。可不是吗?你看,乔继光刚回农村时,对新的生活也感到不习惯;但是他听党的话,有志气,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对农村生活逐步习惯起来。三十天中,做了四十个劳动日,思想觉悟也有了提高。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称赞:“看人家乔继光,拿起笔来能写会算,下了地生龙活虎!”
要上好劳动第一课,不仅是青年学生本身的事,还有“教员”的问题。党倡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来作“义务教员”,而农村的党、团基层组织应该担任“主讲教师”。可以利用个别谈话、组织参观、座谈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家乡变化情况和建设远景,使他们更加热爱农村,增强建设家园的信心。老社员们还需要对新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上“技术课”,帮助他们尽速学会生产本领,逐步对农业劳动产生感情。在生产和生活上,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照顾,例如在安排农活时,可以由轻到重,由简到繁,在学习上给予一定的时间等等。乔继光所以奔赴农村,并愉快地开始劳动第一课,就是由于党、团组织教育的结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知识青年走上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将和乔继光一样,要经过劳动第一课的锻炼。每一个决心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都要立志上好第一课;农村的党、团基层组织,要帮助他们上好第一课。乔继光说得好:“农村的天地广大得很,像大游泳池,有本事你就使尽力气游吧,还怕创造不出新纪录来!”那么,我们就向乔继光那样,在农村这个大游泳池里,来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