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红军战士苟在义在农业战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8
第4版()
专栏:云南通讯

红军战士苟在义在农业战线上
新华社记者 段文慧
在云南南盘江两岸方圆数十里的布沼坝子里,人们到处传颂着红军老战士苟在义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故事。八年前,苟在义是人民解放军某部的管理员,如今是云南省开远县小龙潭人民公社老营管理区老马生产队的副队长。他在革命胜利以后,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八年如一日地参加农业劳动,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农村安家落户
苟在义是四川巴中县人,贫农出身,于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他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管理员等职,曾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一百多次战斗,负过伤,立过无数次功。1952年,上级考虑到他的年龄(当时已有四十七岁)和身体状况,决定让他转业到地方上工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还是让我回农村吧!现在我身体虽弱,但还可以劳动。”领导同志说他年纪大、身体弱,到农村劳动怕不行。苟在义说:“我是农村来的,回农村比在城市好,到那里我劳动多少算多少。”于是,这位参加革命十九年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的红军老战士,领了一点安家费,带着爱人到开远县布沼坝的老马寨安家落户了。
那时,老马寨的土地改革刚刚结束,当地群众对这位红军老战士到他们村里安家,真是又喜又惊。喜的是,他们村里有了这位红军老战士,工作有了个好领导。惊的是,为什么革命胜利了,这位红军老战士不留在城市里,偏偏要到这山沟里来。一些心直口快的农民问苟在义:“苟同志,你是夺过江山的人哪!过去在山沟里转那是为了革命;如今革命胜利了,你为什么不留在城市里工作?”苟在义笑了笑回答:“革命嘛,总要有个分工的,过去需要我打仗我就去打仗,如今需要我种田,我就来种田。”农民们听了他的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苟在义小时候放过牛,田里的活干得少,加上在部队上生活了十九年,所以初到农村时,对农业生产比较生疏。1953年春耕开始时,他同其他农民一样,扛着自己新买的犁赶着耕牛,来到了田里。他学别人的样把牛套起来犁田,但不知怎么的,犁头不是左就是右,总支撑不住。他辛苦了一天,臂膀酸痛酸痛的,可犁出来的地却像狗啃的一样,凸凸凹凹的。乡亲们看到苟在义累的满头大汗,一面把着手教他如何撑犁;一面向他说:“苟同志,这玩艺儿可不好干呀!你还是回去吧,回去找个什么工作也比这强。”苟在义摇摇头说:“干什么都一样,有你们教,这农活我样样都可以学会。”苟在义为了尽快地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拜老农为师,遇到不懂的就问。经过刻苦学习,现在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农业生产各种技术了。
党指向那里,就奔向那里
1958年党号召农民多养猪,支援国家建设。苟在义觉得养猪是件重要工作,便主动向党支部书记要求让他担任管理区养猪场的饲养员。支部书记说:“养猪是重活,你年纪大了,还是叫年轻人去吧!”苟在义说:“再苦也没有长征苦,让我去吧,我保证把养猪养好。”第二天一早,苟在义便搬上行李到养猪场了。他虽然是场长,但却同饲养员一样,喂猪食、找饲料、垫圈、除圈样样都干。深夜,别人都睡了,他还几次起来掌着灯到圈里看看,有没有猪在打架,大猪是不是压住了小猪……。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便总结出一套养猪经验,建立起了一套饲养管理制度。一年时间,他领导的养猪场除卖给国家三百头肥猪外,存圈的猪由原来的三百多头增加到七百多头。除了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社员生活外,还为农业生产积了三百多万斤优质圈肥。
今年春天,公社党委为了贯彻执行高产多收和多种多收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决定组织一部分人上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苟在义听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部分社员报名参加。公社党委书记说:“苟同志,这可不同喂猪呀,开荒可是要力气的,你已经是五十五岁的人了,还是照料家里吧。”苟在义不同意党委书记的说法,他说:“力量是练出来的,不信咱们上山瞧,要是我顶不上个小伙子,不用你劝我就自动回来。”苟在义领着开荒突击队上山后,他真像小伙子一样,朝气勃勃,干劲冲天。他白天和小伙子们一起干活,晚上还给大家烧洗脚水,讲长征故事,讲南泥湾开荒生产的情况,半夜还起来给大家盖被子。苟在义无微不至地关心社员,更激发了大家的干劲,从开荒第一天起,他们小队的开荒成绩就一直领先。
苟在义从山上开荒回来不几天,就发生了干旱,他们队的二百多亩早稻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天不下雨人下雨,无雨也要保丰收”的口号下,苟在义又率领群众投入抗旱斗争。社员们把盘江里的水车上岸来抗旱,经过几昼夜的战斗,终于战胜了干旱,保住了禾苗,使粮食获得了丰收。
红军老战士的本色
苟在义参加农业生产以来,一直保持和发扬了红军战士克勤克俭、关心群众的光荣传统。还是在互助组时,组里没有耕畜,他就把自己的一部分安家费拿去买了两头耕牛供大家使用。他复员时带回来的旧棉被、旧军装,现在还盖着、穿着,从来没有叫过困难。去年冬天,民政科的同志看到苟在义一家穿的比较单薄,主动给他送来了四十元救济款,苟在义说啥也不收,他说:“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钱,拿去搞建设吧!”后来经过群众再三劝说,才留下二十元。他说:“艰苦奋斗是咱红军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今年9月,苟在义因为劳累病倒了,干部和社员都纷纷去看望他。公社党委给他送去了二斤肉,但是,他坚决不要。他说:“病很快就会好的,肉我不需要。咱们是干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同社员一样,绝不能特殊。”社员们听到苟在义这两句话,有许多人感动得落下泪来。
中共开远县委考虑到苟在义年纪大、身体弱的情况,曾几次征求他的意见,要在城里给他安置个工作,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在农村生活得很好,我愿意在农村干一辈子。”他还说:“现在咱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有一分热就该发一分光,什么时候老的不行了再说吧!”
誉满乡里人人爱戴
苟在义从踏上农业战线第一天起,就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咱是受过毛主席教导的人呀,以后可不能叫人家说咱红军的一个不是!”八年来,苟在义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对自己的愿望,为人们做出了榜样。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模范行动,受到群众的衷心敬佩,人们夸奖他:“真不愧是个红军老战士!”
小龙潭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党的教育和苟在义的影响下,个个安心农业生产,把建设美好幸福的农村人民公社当成自己的光荣职责。复员军人陈兴柏,过去曾不愿当农民,听到苟在义的故事后,他主动向政府表示:决心向苟在义学习,好好参加劳动。中学生孙家才原先认为农村没干头,经过苟在义的教育后,认识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坚决表示要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像苟在义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