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北京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8
第8版()
专栏:

北京人
白族 那家伦
我,一个生在云南高原,长在云南高原的边疆人,深深地羡慕着北京人。
好几年了,我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里,夹着一张从边防哨所的画报上剪下来的照片,一张北京的女孩子给毛主席献花的照片。就在这本日记里,还有一张印得十分精致的油画,一张天安门前女警察指挥车辆的油画。那女孩子和那女警察脸上都充满着自豪和幸福的表情。越是深切地怀念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我就越是羡慕北京人。
想不到,在一个意料不到的机会里,我来到日夜想念的北京。一到北京,我就发觉,不管是北京车站的服务员,或是长安街的警察,不管是凝望天安门的少先队员,或是带着孩子游动物园的母亲,他们都有着自豪和幸福的感情,他们都有着火一般的热情。
虽然我离开北京很久了,我却仍然深深地记着一件事情……
到北京不久,正是开会紧张的时候,我忽然把参加大会的证件丢了,这多急人啊!但同志们都安慰我:“别急,丢不了,这是北京!”
对,这是北京,一定能找到。我自信地找到了一位女警察。当她知道我从遥远的边疆初次来北京时,就安慰我:“同志,您别急,一定能找到。你稍等一会,我马上就下班了!”
“下班?下班您就该休息了,怎能麻烦您!”
“不是麻烦,这是我们的责任!”一句普通的话,却充满了热情。
她下了班,找了两辆自行车,领着我访遍了我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她每到一处,都询问得十分详细。大热天,汗水打湿了她洁白的上装,然而她根本没有回去歇息的念头,仍然把车轮蹬得飞快。我用好大劲才撵上她,望着她那汗珠滚动的面孔,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直到日落西山,街头灯火都通亮了,她才总算听了我的话:不要再找了。她让我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
我紧握着她那滚热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的面孔,我要把她深深地记在心里。突然,我发觉她多么像那油画上的女警察,她那红润润的脸上流露出来的正是那种自豪和幸福的感情。
虽然还没找到证件,但我坚信一定能找到的。
果然,我刚回到寝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起来了,正是女警察那动听的北京话,她兴奋地告诉我:“同志,找到了!一个少先队员捡到的。为了不影响您开会,她决定明天早上送到会场门口给您。明天七点半,您到人大会堂前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等她。再见!”
没等我说句感谢话,电话挂上了。她那声音却久久地回响在我心中。被北京人的热情所感动,我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才六点多,我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望着辉煌的天安门和伸展开去的红墙,望着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洁白闪光的华表,望着刚下班的夜班工人,望着一群群上学去的孩子,望着严肃认真地指挥车辆来往飞驰的警察,望着每一个行人,我真想放开嗓子说一声:“您们好呵,北京人,我多么感谢您们!”
正七点半,一个女孩子走近我身边。她睁着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端详了我好一阵。证件上有照片,她不难认出我。她高兴地说:“叔叔,您等急了吧!”
她小心地从贴心的衣袋里,取出证件,递到我手里,敬了个队礼,她就转身跑了。
我急忙追上去,喊道:“小朋友,等等,你叫什么?”
她回过身来,答道:“我还要去上学,叔叔,再见!”
在她这回头的一瞬间,我才看到她多么像照片上给毛主席献花的那个红领巾。她们都长着苹果似的小圆脸,她们的脸都被红领巾映得艳红,她们的脸都充满着自豪和幸福的感情。呵,照片上的少先队员一定是她,这样的孩子,应该享受到给领袖献花的崇高幸福。
时间到了,我十分激动地拿着证件,大步走进庄严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坐在那宽大透亮的会场上,我的心像涨潮似的翻腾。我被北京人深深地、深深地感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