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不怕困难 战胜困难 善于斗争 敢于胜利 福建惠安八女跨海征服荒岛 大竹岛在女英雄们的手下现已摘掉了荒岛的帽子,成为盛产番薯、花生、豆、麦和蔬菜的宝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9
第3版()
专栏:

不怕困难 战胜困难 善于斗争 敢于胜利
福建惠安八女跨海征服荒岛
大竹岛在女英雄们的手下现已摘掉了荒岛的帽子,成为盛产番薯、花生、豆、麦和蔬菜的宝岛
福建省惠安县传扬着八女跨海征服荒岛的英雄故事。八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妇女,她们渡过十里海面,来到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在两年多当中,用八双手、八把锄头,历尽千辛万苦,冲破无数的风险艰难,把荒岛开拓成为盛产番薯、花生、豆、麦和蔬菜的宝岛。她们的名字是——周亚西(共产党员)、李亚招、林亚份、杨宝珠、林亚砚、杨常姑、杨亚菜、杨亚扣。
八位女英雄家住在惠安县莲城半岛上,这里是一个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渔区。全半岛每人平均不到二分地。渔业收入虽然不错,但农业生产却十分落后。1958年以前,每年都得靠国家供应大批粮食,五百多户人家只有二十多头猪,耕牛一条也没有,耕田都是用人拉,田里也施不上畜粪……
1958年春,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了莲城人民自己动手、逐步改变农业上贫穷景况的壮志。那时候,兴办了一个畜牧场,养起百多头猪羊,积了一些肥料,又养起十多头耕牛,着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周亚西等八个姑娘,当时都是畜牧场的饲养员。但是要养活这些猪牛,光依靠鱼渣、水浮莲、贝藻、野草等粗饲料还是不行,要种精饲料又没有土地种,这怎么办呢?周亚西等几个饲养员十分着急,党支部书记杨银兴也来到畜牧场研究解决饲料问题。
一天晚上,八姐妹又在一起谈饲料问题。想着想着,忽然有人提起大竹岛来。大竹岛是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宽一公里、长四公里,像只小沙鱼似的躺在莲城半岛外面的大海上,当地有一首童谣说:“大竹岛,小竹岛,石头满山砂满岛,海鸟飞过不落脚,蚂蚁长年啃青草。”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八姐妹就驾只小舢舨探望大竹岛去了。上了岛,她们到处用手去挖泥土。泥土,松松的,厚厚的……
“这地种番薯顶好,我们向支部建议来这里开荒,”杨宝珠说。
可是,亚西却说:“土好是好,只是怕没有人愿意来……”
“那我们八个人来,作个样子给大家看……”姑娘们冲口说出这句话。
“行!我们搞个八女跨海开荒队!”大家兴冲冲地商议定了。
支部还在考虑八姐妹建议的时候,群众已经议论纷纷了。林亚砚被她那七十多岁的老祖父骂了一顿:“我几十年就没有见过谁到大竹岛去的,几个小丫头,到荒岛去送命吗?”有的人说:“叫她们去吧,画个圈圈,保管三天自己跑回来!”有的却这样说:“亚西这姑娘平素老实肯干,想不到也会讲大话。”
听着听着,八姐妹越想越气恼,成天追着支部书记要求批准她们去开发荒岛。她们说:“杨书记,一事还没有作,就叫人讲许多闲话。难道你也不信任我们?”
支部对她们跨海开荒的安全工作作了必要的布置以后,批准她们的要求了。
1958年5月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八个女英雄驾着一艘渔船、装着几把锄头、几担粪箕、锅碗和水桶等生产生活用具,在十五个民兵护送下出发了。临行时支部书记、大队长和几十个群众,都到海滩来送行。杨支书拉着周亚西的手说:“去为莲城争粮食,去为莲城争气,支部支持你们,困难也在等着你们,勇敢点……”亚西的母亲杨圆,是一个从半辈子的穷苦中熬过来的人,现在是生产模范,这天她再三吩咐女儿:“支部看重你们,有志气就要干到底!”
但是,当她们跨上小岛,马上给一片荒凉包围了。到处是大石头、小石头和缠脚的野草;一条路也没有,更不用说住的地方了。中午烧饭时,连水也找不到,她们几乎分头跑遍整个荒岛,在灼热的石头和干燥的沙土中搜索,到傍晚,才发现一个泉眼,等到她们挖出泉水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呼啸的海风又刮得几乎站不住脚。于是她们索性饿着肚子找了个避风的石洞睡觉。在漆黑的石洞里,姑娘们一面谈着她们征服荒岛的雄心壮志,一面又你一口我一句的创作了一首至今还在大竹岛上流行的歌谣:
劳动起来心喜欢哪,
大竹岛开荒最光荣;
八姐妹心齐不怕苦呀;
小荒岛建个新家乡。
第二天一早她们把这个用几块大石头砌成的石洞收拾一下,安下了“家”,马上就扛着锄头畚箕出去开荒了。沙质土初看很松,但一锄下去,那无数的大石头、无数的小石子,就把锄头挡住了。头一天,就有两把锄头给石头震断了。于是,她们就集中起来战斗。白天开荒挖大石头,夜里借着月光拣小石块。尽管有的虎口震裂了,有的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们仍谈笑风生地把大竹岛称做小鳗鱼,肉好吃,刺难除。
第三天傍晚,支部派畜牧场场长曾朝凤带着粮食、菜蔬和竹篷来看望她们。那是正该吃晚饭的时候,曾朝凤看那个用小石临时砌起来的灶,还是冷的,揭开锅子一看,也是干的。“怎么,你们今晚没有烧饭?”她们说:“早烧过吃了”。曾朝凤不信,一直追问,才问出原委来:她们开始在石洞里烧饭,但洞子小,草烟熏得大家发呛,连眼睛也睁不开了。以后索性搬到露天来,可是,外边风大,新砍的草又不易烧着,每烧一顿饭都要花很多工夫。于是姐妹们索性一天烧一顿,匀着三餐吃,好腾出时间去开荒。畜牧场场长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但却板起脸孔对她们说:“你们这班丫头,简直是胡闹,那能天天吃冷饭呢?……”
姐妹们还不服气,她们说:“烧一顿饭花半天,难道叫我们来这里成天守着锅灶吗?”
曾朝凤当天不回去了,他在驶来的舢舨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又到岛上来为她们搭起竹篷,砌个避风的小炉灶,还给她们砍了一大堆柴草。
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她们不屈不挠地坚持努力,在一个多月中,她们终于用八把锄头在岛上第一次开垦了三十三亩荒地。
开始整地了。大自然好像要蓄意考验八姐妹的志气一样,这时候,海面上连天刮着台风,下着暴雨,八姐妹避雨的竹篷也给狂风带走了。她们退到石洞里去,可是,石洞里雨水已积到大腿高。她们只好戴着斗笠,穿着棕衣,手挽着手,靠在挡风的石壁边过夜。共产党员周亚西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但是她想:“这几天姐妹们够苦了。可是,要是泄了气,动摇了,岂不是辜负了党的希望”,于是,她拉着姐妹们的手,缓缓地对她们讲着红军长征路上吃草根、啃皮带的故事,讲起刘胡兰和黄继光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又燃炽了姐妹们的壮志。尽管洞外是狂风暴雨,洞内的八姐妹却手挽着手,唱起了那首在莲城流行了几百年的民歌:
锄头勤掘啊,狗屎勤拾,
不是金山啊,也是银窟。……
就这样,她们在相互鼓舞与激励下,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了狂风暴雨等困难,在十多天中就把开好的三十三亩荒地全部整好和种上番薯。
番薯种下去了。新的艰苦战斗又开始了。她们除了必须经常在半夜起床挑水浇地抗旱外,还得经常冒着风险,驾船往来在波涛汹涌的海洋打捞海肥和载运粪肥。有一次,正是番薯头次下肥时节,八姐妹从莲城运送满满一船肥料回大竹岛。逆风行船,很是缓慢,刚到半路,天气突然变了,海面刮起暴风,浪头一个又一个地压过船头。李亚招用尽气力摇,橹杆断了,帆破了,船底又出现几个漏洞。八姐妹把包头扯下堵塞船旁漏洞,一边紧握着橹,一直坚持到支部派来的救援船找到她们,才把运肥船带了回来。这天,亚砚的老祖父又瞪眼骂她了:“死丫头,这下可安分了吗?看你再敢过海不?”
亚砚却笑着回答说:“爷爷,别吓唬我了吧,我们八个人发了誓,不叫大竹岛长出番薯,我们就不回来。”第二天一早,她们像昨晚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又驾着那只满载着猪牛粪的船往大竹岛去了。
就这样,在几个月中,八姐妹经历了五场较大的风险,但是,一次又一次风浪都没有把她们吓倒,反而把她们锻炼得越发坚强了。而大竹岛也在她们的奋发努力下,摘掉“荒岛”的帽子,第一次长出番薯来了。信息灵通的海禽海兽,也成群结队来偷食了。临近丰收了,八姐妹却要夜夜轮流在田头守卫。她们千方百计地和海禽海兽作斗争。从莲城带来两条狗和四头猫帮助巡逻,吠逐海獭和驱捕海鹅;她们还在海鹅经常出没的地带,张起一道道白色的网。先后捕捉到三十多只肉肥味美的海鹅。姑娘们笑着说:“现在大竹岛交好运啦,往年是海鸟飞过不落脚,现在海鹅却自己送来给我们当菜吃了。”
在八姐妹这样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下,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和水旱、禽、兽等灾害,在新开垦的荒岛上获得了大丰收,第一年大竹岛三十三亩番薯平均亩产三千二百多斤,比半岛上的平均产量还高。连同番薯藤子,整整运回四十大船。当第一次丰收的番薯运回莲城的时候,八女又在那边继续战斗了。小岛上又接连种上麦、豆和花生。而八女跨海征荒的故事从此也传遍了全县,成为人们称赞和学习的榜样。现在,大竹岛上的拓荒者已由八人增加到二十多人,耕地面积已由三十多亩扩大到七十多亩,已经成为莲城大队的一个杂粮基地了。两年多共计收获了番薯五十多万斤,花生、大豆和麦子等一万五千斤,两年前栽种的二千多株的桃子、龙眼、石榴和桐树,已绿树成荫,园边的龙舌兰也有两尺左右高了,不久就可收获。最近她们又计划在大竹岛上再开荒三十亩,种植各种果树一万株,养猪二十头,养鸡三百只,养兔一百头。欣欣向荣的大竹岛,好像一朵含苞初放的红莲花,开在莲城半岛的海上。
黄瑞生、刘素珠、福建日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