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北京北新桥公社食堂越办越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9
第4版()
专栏:

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北京北新桥公社食堂越办越好
本报讯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人民公社党委把办好公共食堂作为安排群众经济生活的中心环节,一抓到底,在加强对炊事和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不断改进食堂的经营管理,努力使入伙的人称心如意。
“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是这个公社党委加强领导公共食堂的一项重要措施。公社党委会不仅定期讨论研究食堂工作,还要求公社有关干部深入食堂同吃同劳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党委副书记解锡田经常到各食堂帮助工作,从炒菜到蒸饭,从经营管理到饮食卫生的活,无所不干。有一次,他到椿树食堂参加劳动,发现吹风炉灶没有挡风板,马上到另一个食堂找来一块熟铁板给安上,炉灶立即好烧了。炊事员高兴地说:“书记下食堂,大小事一齐抓,真解决问题。”公社生活服务部的干部不仅分片包干管理食堂,还一律坚持到公共食堂同群众一起吃饭。有的干部经常带着几个食堂的饭票和钱票,既蹲点又转面,除在一个食堂比较固定入伙外,到那个食堂工作就在那个食堂吃饭,深入了解和解决问题。公社食堂系统的党支部书记李凤琴到九道湾公共食堂蹲点,每天一进伙房就穿上炊事人员的工作服,切菜、卖饭,什么都干。她在食堂劳动时,发现炊事服务人员劳逸安排不够好,就帮助合理调整了炊事服务人员的劳动时间,做到大家有劳有逸,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工作效率迅速提高。同时,干部深入食堂抓住好的经验,就及时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从今年三月以来这个公社先后召开了十多次现场会,推广了蒸碗糕等先进炊事技术和精打细算勤俭办好食堂的经营管理经验。
公社党委贯彻了依靠群众办好食堂的精神,很重视加强食堂的民主管理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全公社的四十多个街道食堂普遍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吸收街道积极分子、入伙人员代表、附近的副食品商店和粮店代表参加。管理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和检查食堂日常工作,并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炊事技术和经营管理。公社党委为加强管理,把全公社四十多个街道食堂划分成四片,按地区成立中心食堂管理机构,加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以先进带动后进,使各食堂得到平衡发展。大西仓食堂从王大夫胡同十一号食堂调去炊事员兼会计李文嬴以后,主副食调配得好,还加强成本核算,饭菜售价便宜,又好吃,受到群众的称赞,入伙人数由七十多人迅速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人。由于食堂越办越好,入伙人员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就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生产中去。
参加食堂工作的绝大多数是家庭妇女,不断提高她们的政治思想水平是办好公共食堂的关键。公社党委及早注意到这个问题,针对食堂炊事服务人员的思想情况,普遍进行了为谁劳动的教育。九个孩子的妈妈玉淑贞,认识到自己当炊事员是“煮千家饭,烧万户烟”,感到责任重大而光荣,热心办好食堂,得到群众拥护。党委就以她作标兵,号召大家向她学习。现在,许多食堂的炊事和管理人员都以食堂为家,精打细算做饭菜。有些食堂做到充分利用米菜的下脚料,处处注意节约开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