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六朝古都一片新——记南京街道工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0-29
第4版()
专栏:江苏通讯

六朝古都一片新
——记南京街道工业的发展
中共南京市委通讯组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金粉地,解放前的二十多年,它又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解放以来,南京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已经彻底铲除了旧社会的污毒,把南京建设成了一个生产的、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新城市。
南京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广大街道居民,特别是家庭妇女全面组织起来,投入生产,就是这种巨大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全市有三千多个街道生产单位,遍布大街小巷,十万街道居民奋战在生产岗位上,越干越有劲。他们去年创造出来的产值和加工费,相当于解放初期全市全年工业总产值的五倍;今年上半年的产值和加工费,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一倍。
群众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年纪稍长的人都还清楚地记得,解放前,南京是洋货充斥,什么东洋货啦,西洋货啦,五花八门。解放以后的头几年,这些所谓洋货已经逐渐绝迹了,但这里的各种日用品,大部仍然是上海和其他兄弟城市生产供应的。可是现在,大不相同了。人民经济生活所需要的名目繁多的日用工业品,从鞋、帽、服装到桌、椅、家具,从菜篮、米箩到锅、碗、瓢、勺,从糖果、糕点到儿童玩具,从运动器具到文具纸张,穿的、用的、吃的、玩的,街道工业大部都能生产。街道工业所生产的小百货、小五金,共有两千多个品种,占市场供应量的60%以上。白下区星光五金工具厂所生产的锉刀,有成百种规格型号。建邺公社黑白铁社生产的白铁桶、小耳锅、经济炉、水壶、火钳、畚箕、锅铲、铁勺等,各种规格也不下几十种。人民群众歌颂街道工业说得好:街道工厂,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塞满街巷;五金机械、化工轻纺;人民生活,安排停当;党的英明领导,总路线的光芒。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许许多多的街道工厂,不仅大搞生产,而且广泛地开展修旧业务。目前,全市各人民公社,都有修旧服务街和修旧服务点。鼓楼公社的山西路,就有五十二家主营和兼营修旧业务的店铺,经营的项目达二百六十一项,基本上做到了有什么修什么。建邺公社最近设立了四十三个固定服务点,采取分散承接、集中修理、流动服务的方法,承接居民修补雨伞、竹藤器、钢精锅和胶鞋等二十一个项目的修旧业务。过去一年来,这个公社的修旧行业,给集体单位修理了七万一千三百九十五次,替居民修理了二十万九千九百一十五次,修理了各种工具、用器等四十九万八千九百六十五件,既方便了群众,又为社会节约了财富。群众对修旧业务深感满意,称修旧街是“万能街”,说修旧铺是治疗用具、器皿的“医院”。
街道工厂生产的日用品,不仅吸引着南京市的顾客,而且有一部分还驰名国内外市场。人们所喜爱的熊猫牌收音机,就是其中之一。提起熊猫牌收音机,人们都认为它是国营大厂生产的。是的,起先它确是大厂生产的,可是现在呢?人们不会想到,它的80%以上的元件,都是由街道工厂生产了。
无线电工业如此,其他工业也莫不如此。目前全市电讯仪表、机电、五金、化工等工业部门,已经形成了几十个以国营厂为中心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各有特点的企业群。这些企业群像葡萄串一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服务。
妇女创建瓷件厂的故事
在大办街道工业的群众运动中,职工家属和街道妇女一直是主力军。在全市街道工厂的十多万职工中,80%以上是妇女,不少工厂几乎都是妇女。她们不论在办厂、生产和大闹技术革命中,都显示了巨大的才能和智慧。“娘子军”创建的太平瓷件厂,就是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个故事。
1958年6月,在全民办工业的热潮中,住在玄武人民公社珠江路的万冬、胡金英、冯子娥等几名家庭妇女在街道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为大工厂加工服务的门路。开始不懂技术,就向大厂老师傅学习;没有设备,就请求大厂支援;没有厂房,就把自己住房的走道隔起来使用;没有工作台,就从家里拿凳子、桌子来代替,就这样办起了太平瓷件厂。
“男子能干我能干,男子英雄我好汉。”她们不满足于加工简单的活计,立志要干大活。在工厂创办后不久,她们向大厂要求承担高频瓷件的“素烧”任务。有的老师傅告诉她们,素烧技术如何的复杂,要求如何的高,既怀疑又关注地说:“从来未见妇女烧过窑,烧窑温度非常高,你们能行吗?”也有人断言她们“不行”。但是,她们并没有被难住、吓倒,她们说:“困难就怕有志人,决心做个烧窑人。”六个孩子的妈妈蒋福珍,第一个报了名,和孙秀英等姐妹组成了建窑、烧窑突击队,到几里路外去搬运砖头,到水塘里去挖沙泥,敲三合土,拌和泥浆。除砌窑主要工程是请瓦工干的外,其余都是她们义务劳动搞成的。去年3月8日煤窑建成,被命名为“三八”窑,投入了生产。由于没有厂房,煤窑是建在空地上的,因此,夏天烧窑要顶着烈日,冬天烧窑要迎着风雪。正在这个时候,市委第一书记彭冲同志来到这个厂,鼓励了她们一番,蒋福珍、孙秀英等的情绪更高了。她们坚持下来了,并且逐渐磨练出一手好技术。在短短两个月内,几次改进了煤窑结构和革新了操作工艺,产量由每月烧七、八窑提高到烧十五窑,产品合格率由初生产时的46%,提高到95%以上。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这个厂已由原来的七个人,发展到一百七十八人,除大厂派来帮助指导的老师傅外,全部是妇女。由原来的一间走道发展到十数间厂房,由没有设备发展到数十台机械和仪表设备,由简单加工发展到能生产折线式陶瓷微调电容器、无线电高频瓷件、超小型微调电容器等二百多个品种。娘子军在迅速成长,整个太平瓷件厂也在高速跃进。
东风机械厂走过的道路
湖南路南边一条名叫狮子桥的小巷北首,有一家两开间的小铺房,门口挂着一块“东风机械厂”的牌子。凡是经过这里的人们,被房屋里传出来的机器马达声所吸引,有些好奇的人,还伸进头去看看。只见那一台台的车床、钻床、铣床、刨床,整整齐齐、有条有理地排列在房子里,男女工人们在熟练地操作着。不了解“东风”家世的人,简直会以为这是一家技术、设备基础很不错的地方国营厂哩!那儿会想到它是鼓楼人民公社丁家桥分社新办不久的一个街道工厂呢?
1958年5月,这个厂刚办的时候,全部家当只有三把钳子四把锉,给大厂擦擦油丝、锉锉大角钣,搞一些零碎的简单的加工。当他们向大厂要求给一些较大的加工任务时,谁都不愿意。一次,他们接受电业局的一项紧线钳加工任务,有一个零件活轮,因为没有车床,加工不起来,没有完成任务。这些事,给这个厂的工人刺激很大,他们深深感到,要把厂办下去,不提高技术,不搞一些设备是不行的。于是就立下志愿,决心“丢掉红缨枪,拿起机关炮”,要搞部车床武装自己。不久,他们向鼓楼电机厂买到一台报废的车床,想把它改造改造用起来。可是这台所谓“车床”,除了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架子外,什么东西都没有。电机厂工人笑话他们说:“你们要这废物干吗?做板凳嫌高,回炉吧,你们又没得炼铁炉。”但是这个厂的工人同志,丝毫也没有动摇搞车床的革命决心,他们说:“英雄面前无困难,困难当中出英雄。”经过夜以继日地穷思苦钻,他们终于想到了改造这台破车床的土办法:洞孔用熔化了的铅来补,打眼没有钻床,就用手摇钻先钻个小眼,再用锉刀慢慢地锉大。但是困难还在后头,要把高低不平的床面磨平,是不易过的一道关。开始他们用锉刀一段段地啃,可是啃了四天四夜,手上起了许多血泡,却还是一个废料。办法是逼出来的。他们偶而发现铁板在水泥地上一磨就亮的小事,一商议就决定把床面翻倒在水泥地面上拖磨,拖磨了三个多月,终于把床面磨平了,制成了一台土车床。这个故事迅速在全市传开,人们歌唱说:三把钳子四把锉,床面不平锉刀锉,锉刀不行马路拖,乘着东风鼓大志,凤凰出自小鸡窝。
一关通,百关通。他们有了这部车床作底子,干劲更足,信心更高。在党的领导和大厂支援下,先后又制造了五十几台土设备,加上购买增添,现已有一百三十多台设备。不仅如此,在今年的技术革命大风暴中,他们又大搞工艺改革和产品改革,把钢丝钳生产的三十几道工序改为二十五道,全厂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在四百二十一个职工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车工、铣工、钳工、刨工、锻工。
东风机械厂所走的这条技术革命的路子,实际上也是全市街道工厂所走的路子。目前全市街道工厂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一般都达50%至60%,有的厂并已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正是:昨天还是手工,今天已成自动,一天一个变化,小厂大奏奇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